大陸一線城市首例!廣州要推「房票」了

大陸一線城市首例!廣州要推「房票」了。(澎湃新聞)

《中國新聞週刊》28日報導,第四屆廣州市規畫委員會地區規畫專業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24日審議通過兩項規畫,提出至2035年,累計推進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其中,最爲引人關注的是,提出「優化成本覈算與徵拆標準,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機制,拓寬城中村改造資金支持管道等策略,破解城中村改造難題,提升改造效率」。廣州此前城中村改造的補償方式,主要以回遷房補償爲主,現金補償爲輔,「房票安置」是第一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

房票安置是指將被徵收人的房屋安置補償權益進行貨幣量化後,徵收人出具給被徵收人購置房屋的結算憑證。被徵收人,也即拆遷戶可自行向參與房票安置工作的房企購買商品房,直接用房票結算。

廣州市規畫和自然資源局方面表示,《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畫(2021-2035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畫(2021-2035年)》兩個文件審議通過,顯示廣州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工作在規畫統籌引領、土地要素保障等多個方面邁上一個新臺階,成爲指導廣州市面向2035年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要綱領性規畫。

由此,廣州也成爲首個明確提出「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機制」的一線城市。

廣東省規畫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該政策是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較爲可行的一個選擇」。他認爲,房票安置可以創造出巨大的需求,對新房、二手房庫存去化有明顯的效果,也能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居住需求,還能降低改造成本,緩解改造資金壓力。

據瞭解,今年廣州全市至少推進12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是近些年來最大規模的年度任務。

而根據前述兩個專項規畫文件內容,至2035年廣州推進城中村全面或混合改造專案165個,其中全面改造150個、混合改造15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李宇嘉表示,城中村改造的資金投入壓力很大,房票政策有助於減輕資金壓力,「因爲採用房票安置,就不用支付拆遷安置費用或建回遷安置房了」。

他說,新一輪城中村改造,目前主要由國企來主導,資金投入壓力非常大,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開發商肯定是希望能夠實施房票安置的。

合富研究院在一份專題報告中表示,廣州老城區的部分舊改專案,由於規畫限制等問題無法實現經濟平衡,以往只能採用難度較大的異地安置方式,而有了房票安置,這個問題便可以得到很好解決。開發主體也能從中受益,包括降低拆遷難度,減輕現金流壓力等。

李宇嘉提到,廣州周邊區去庫存壓力很大,廣義庫存要5年到8年才能去化,通過房票安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去庫存。不過,他也強調,房票安置並不是強制每個專案都要實施,應該把它理解爲拆遷安置補償的一種方式,給拆遷戶多一種選擇。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此前市場流傳有《建議稿》內容顯示,房票安置適用於廣州市行政區內各類城中村改造專案的拆遷安置工作,包括政府收儲、統籌做地和「三舊」改造等不同模式下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爲了鼓勵村民採用房票安置,《建議稿》提出了不少優惠政策,包括給予2%至5%的政策性獎勵和3個月的臨遷費,享受稅收減免優惠,使用房票所購買的商品住房不計入家庭限購套數,超過使用期限可兌換現金,名下已有一套商品房的村民還可將房票轉讓給符合條件的第三方等。

在李宇嘉看來,不管是就地安置,還是集中建設安置區、產權調換等,可能都無法滿足居民差異化的住房需求。「與其如此,不如讓大家到供應多、品類多、範圍廣的市場上選擇房源。」

不過,李宇嘉也提到,廣州中心區和中心區周邊區域的一些舊改,不一定有可對應的項目來讓拆遷戶選擇回購。「對於很多城中村村民而言,還是想居住在原來的區域,因爲他們祖祖輩輩都住在那裡。」他說。但中心區和中心區周邊一些區域,可能沒有太多的新房項目可供選擇。

李宇嘉還提到,政府想要房票安置的一些區域,主要是周邊區域,但是周邊區域與拆遷的地方「隔得比較遠」,不少人不一定願意去,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此,他估計大規模推行房票安置的難度是比較大的。

李宇嘉建議將二手住房納入到房票安置的範疇。「如果二手房不納入其中,房票安置的房源選擇非常有限,很難達到效果。」他說。

中指研究院指出,房票安置作爲特殊的貨幣化安置方式,相較於直接貨幣補償,有助於鎖定購房需求在本地釋放,同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政府短期財政集中支出的壓力。

據瞭解,早在2015年,就有城市在棚戶區改造拆遷安置中推出房票制度,主要在三四線城市中被廣泛運用。據克而瑞統計,2015年至2017年,大陸全國棚改開工量連續3年保持在600萬套以上,高峰期拉動大陸全國21.5%的住房銷售。

《中國新聞週刊》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超過30個城市已經公佈並實施房票安置政策,除了鄭州、南京外,還有江西省會南昌、雲南省會昆明、貴州省會貴陽,及廈門、無錫、溫州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