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支持生物經濟龍頭企業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

大陸支持生物經濟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畫》(《規畫》)10日並召開新聞發佈會,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對於發展壯大生物經濟來說,「創新」就是「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爲此,《規畫》將「堅持創新驅動」作爲「十四五」發展生物經濟的五個原則之首,強調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打造大陸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科研攻關機制,加快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水準。

王翔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生物經濟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一是科技突破不斷涌現。青蒿素實現中國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目前在研的創新藥數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檢測、超級稻、人工合成澱粉、疫苗等領域已形成比較優勢。

二是產業創新持續活躍。近年來,生物領域成爲投資熱點,科創板上市企業中生物企業佔比達1/3,「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約8%。生物製造體量進一步擴大,現代生物發酵產品佔全球70%以上比例。

三是區域集聚效應明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成爲大陸全國生物經濟創新高地。約80%上市企業、90%國家一類新藥、85%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產品,來自這些區域。同時,生物技術有力支撐新冠疫情防控。

王翔同時表示,中國生物經濟創新發展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原始創新能力仍較爲薄弱,基礎生命科學理論、底層關鍵共性技術、高端儀器和試劑、生物資訊資源等積累不夠,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仍不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還比較少,百年疫情衝擊國際開放合作等不利因素。

王翔表示,《規畫》堅持問題導向,從4個方面部署提升生物經濟創新能力。

一是加快提升生物技術創新能力。瞄準重點領域實施大陸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和重點研發計劃,超前部署引領性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生物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度,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

二是培育壯大競爭力強的創新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發揮龍頭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培育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壯大新型創新力量,支持建立產用聯合體,加快研究型醫院、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和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鼓勵建設行業研究院和創新發展聯盟等。

三是優化創新發展的區域部佈局。引導創新資源向重點區域集聚,實施重點產業專項提升行動,先行先試改革舉措,打造生物經濟創新極和生物產業創新高地。推動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向高端化、國際化、平臺化方向發展。

四是深化生物經濟創新合作。鼓勵大陸科研機構主動發起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鼓勵企業加快融入國際市場,推動重點產品走出去。建設對外合作生物產業園,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探索開展先進生物治療診斷技術的開發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