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框架 勇於追尋自己的舞臺

目前在世界上也能看到許多鼓勵科技女性力量出現。像是萊雅集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從1998年起,設立如同女性諾貝爾獎的「全球傑出女科學家獎」,表揚女性科學家的傑出成就,並以此爲典範鼓勵更多女性參與科學。

2007年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的非營利組織的Girls In Tech,臺灣也在2015年成立分會,每年選出40位在40歲以下的科技業傑出女性。臺灣微軟從2015年開始,每年推動「Coding Angels」,專門教導女大專院校生寫程式,希望鼓勵女性參與STEM領域,並提升女性在STEM領域中的比例

透過這些舉動,無形中都鼓勵女性在求學或求職時,不因傳統「男理工、女文史」的觀念畫地自限,而是正視自己的興趣特質,找到盡情揮灑的舞臺。巨生生醫總經理先知就認爲,「不要因爲妳是女生,就被設定好可以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這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框架。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在選擇志願時,都要少一點框架的限制,單純回到本心,思考什麼是我想做的就好。」

隨着教育普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女性,成爲近年來崛起最快的勢力。但在科技理工領域,無論選讀科系或進入相關職場,女性仍屬少數。現在,正值科技驅動經濟,改變未來生活關鍵時刻,女性更應挺身而進,在即將來臨智慧新紀元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19世紀的女性科學家已然如此,在性別差異逐漸消弭的今日,科技女力更有條件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找到讓自己發光的舞臺,成爲改變世界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