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看科創板開市五週年: 近5萬億元市值彰顯“硬科技”成色

證券時報記者 張娟娟 郭潔

今天,科創板正式迎來開市五週年。從註冊制“試驗田”到“新高地”,從0到近5萬億元市值,在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下,科創板穩步擴容,營收、淨利潤穩定突破,科技創新碩果累累,累計專利數量超10萬件,研發支出穩超千億元。

經過5年的實踐,科創板正逐步成爲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器”,在促進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方面逐漸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改變了A股過去以金融等週期行業爲主的行業結構。

多元化上市標準下

科創板穩步擴容

5年來,科創板平穩運行。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鳴鑼上市。2019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共70家;截至2024年7月19日,共有573家科創板公司登陸A股(不含2家退市公司),最新市值合計4.89萬億元。

從上市標準來看,選擇標準一上市的公司多達461家,選擇標準四的公司有50家,選擇標準二的公司有24家,選擇標準五的公司有20家。其餘公司選擇標準三、特殊表決權等上市標準。

從地域分佈來看,科創板公司集中分佈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江蘇省公司數量超過百家,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均超過70家,浙江省接近50家。

“硬科技”成色彰顯

已成科創企業上市主陣地

科創板定位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5年來,科創板“強磁場”效應持續放大,成爲“硬科技”公司的上市首選。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2024年7月19日,573家科創板公司匯聚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全部A股戰略性新興公司比重接近40%;科創板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三大產業公司數量佔比接近八成,彙集了中芯國際、中微公司、拓荊科技、華虹公司等多家知名半導體領域龍頭企業,雲從科技、金山辦公、格靈深瞳等人工智能領域領軍者,以及創新藥、仿製藥、醫療器械、臨牀試驗服務等多個關鍵領域的醫藥龍頭企業。目前,科創板已成爲美股、港股之外的全球生物醫藥企業主要上市地。

未來,科技企業有望成爲A股上市主力軍。IPO過會(含已發行、正在發行、證監會註冊)公司中,科創板公司有8家。

信披透明度提升

打造註冊制“信披範本”

註冊制的核心在於信息披露,5年來,科創板引領信披制度不斷升級。據數據寶統計,以半年報(年報)摘要、公司治理制度、臨時公告及回訪報告爲樣本,科創板單家公司平均發佈公告數量由2019年的10條提升至2023年的115條以上,2024年以來單家公司平均發佈75條公告,信披透明度逐年提升。

科創板公司ESG報告披露率也保持上升趨勢。2021年度,科創板公司披露ESG報告公司數量首次突破100家,2023年度達到192家;ESG報告披露率由2019年的11.43%提升至2023年的33.92%。

聚焦主業

成長性、盈利性雙增

5年來,科創板公司聚焦主業,營收、淨利潤穩定向上突破,2022年科創板上市公司營收首次突破1萬億元,2023年達到13977.8億元;2023年實現淨利潤759.6億元。

聚和材料、芯源微、中科星圖等65家公司自2019年以來營收、淨利潤持續增長,其中高測股份2023年淨利潤較2019年增加近45倍,營收增幅超7.5倍;三一重能2023年淨利潤較2019年增長近15倍,營收增幅超9倍。

2024年,科創板公司業績有望回暖,已披露業績預告公司中,九成以上公司2024年上半年淨利潤增幅上限或超過35%,生益電子、瀾起科技等增幅上限超500%。

積極回饋投資者

年度分紅金額逐年提升

科研成果的落地量產並非易事。雖然不少科創板公司仍處於研發階段,但依然積極回饋投資者。5年來,科創板公司累計分紅超過1300億元,2022年以來分紅金額持續超過400億元;年度分紅金額及佔全部A股比例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0.54%提升至2023年的1.91%,且股息率保持上升趨勢。

科創板公司累計分紅額佔再融資比值接近85%,奧來德、呈和科技、長陽科技等公司分紅金額是再融資的1倍多。

“提質增效重回報”

回購金額創新高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強投資者回報,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是上市公司發展的應有之義,是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應盡之責。今年,科創板率先開展“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年內科創板4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佔公司總數的78.36%。

回購是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的重要一環,據數據寶統計,年內科創板公司已回購7.96億股,回購金額達164.86億元,爲去年全年回購金額的1.93倍,爲2019年開市以來最高水平。晶合集成、阿特斯、瀾起科技、中微公司等6家公司年內回購金額均超3億元。

增持方面,今年以來,科創板公司重要股東合計增持8.71億元,達去年全年增持金額的85.98%。

機構持股穩步增長

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科創板開市以來在支持“硬科技”企業發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科研投入和豐碩的創新成果,持續吸引着機構資金涌入。據數據寶統計,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機構持股市值達2.01萬億元,較上年增長43.27%。

公募基金持續加碼投資科創板,相關產品層出不窮,截至2023年末,已發行科創板基金數目增至155只,持股總規模達7612.72億元。2024年以來,新成立了40只科創板基金,持股規模有望繼續增長。

科創板對外資的吸引力持續增強,2021年科創板北上資金持股數量爲3.05億股,持股市值僅269.65億元;這兩項數據最新分別增長至16.37億股和773.56億元。

研發強度持續增加

研發支出突破1500億元

科創企業往往擁有較少的固定資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活動,以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競爭力。據數據寶統計,科創板公司的研發強度在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公司研發支出規模達1553.85億元,繼2022年突破1000億元關口後,繼續突破1500億元關口。從增長速度來看,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支出規模增長22.24%,增速顯著高於A股10.48%整體研發支出規模增速。

科創板對A股整體的研發支出貢獻程度也越來越大,2023年科創板研發支出佔A股整體研發支出的8.53%,貢獻度較2022年增長0.82個百分點。研發強度方面,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爲11.18%,是A股整體水平的4.44倍。

62家科創板公司2023年研發支出金額同比增速超50%,聚和材料、上海誼衆、禾邁股份、盟科藥業、微導納米、帝奧微的研發支出金額翻番。

與高研發資金投入相匹配,科創板上市公司目前已擁有超23萬人的科研隊伍,中國通號、百濟神州、傳音控股等42家公司研發團隊規模在千人以上。

中國通號作爲全球一流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的高速鐵路控制系統核心產品及服務所覆蓋的總中標里程持續位居世界第一。在研發方面,公司近些年來一直保持強力投入,2021年至2023年這3年期間,公司研發費用持續增長,合計達到51.9億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研發人員的數量4345人,佔員工總人數的22.67%,其中40.23%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創新成果熠熠生輝

專利數量超10萬件

作爲我國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試驗田”,科創板公司創新成果熠熠生輝,據數據寶統計,截至2023年底,科創板公司累計專利數量超10萬件,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的專利數量達185件,博衆精工、聯影醫療的專利數量均超3000件。

作爲科技創新的“領頭羊”,上市公司已經成爲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有力競爭者。科創板12家企業參與完成的項目獲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據央廣網報道,六成科創板公司的核心產品或技術正在相關領域推動實現進口替代;三成公司的產品或在研項目在行業內具有首創性;超六成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影響力不斷擴大

出海規模逐年攀升

科創板開市以來,出海規模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公司出海規模(海外營收)達3966.65億元,較2022年增加820.59億元,增幅26.08%;較2019年科創板開市年份的數據368.86億元已增長975.38%。

2023年,科創板公司海外營收佔科創板整體營業收入的28.55%,較2022年提升2.37個百分點。近年來,科創板公司的出海影響力持續增加,海外營收佔A股營收比例從2019年的0.55%提升至4.05%。

晶科能源是科創板中出海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2023年海外營收719.46億元,位居A股第23位。公司目前已經在馬來西亞、美國和越南設立了海外生產基地,並在全球10餘個國家設立了海外銷售子公司,基本實現全球化經營。2023年,公司境外業務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產品累計銷往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期內公司境外銷售收入佔比超過60%。

科創板醫藥出海龍頭百利天恆-U於2023年12月與全球腫瘤醫藥領域跨國巨頭百時美施貴寶達成合作,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此交易刷新了全球ADC類藥物單品交易總價紀錄。受益於該筆交易的達成,公司連虧3年後,在2024年第一季度一舉扭虧爲盈。

(本版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 王祥/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