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學打造全國首隻跳舞機械蟲 與稻草人舞團一同演出

大同大學教師賴躍仁(左)團隊打造全臺第一隻跳舞機械蟲「萊夫」,攜手稻草人舞蹈家羅文瑾(右)演出。(大同大學提供)

稻草人現代舞團上個月底剛完成「人與機械蟲」合作演出,作爲主角之一的「萊夫」是一隻仿生機械蟲,出自大同大學團隊之手,外型設計有如蟑螂,關節活動度、流暢度符合舞者標準,是「國內第一隻會跳舞的機械蟲」。

大同大學表示,「萊夫」的外型由工設系老師林楷潔操刀,機構是機材系賴躍仁、林晨光兩位老師負責。賴躍仁說,當初接獲舞團提出「想要一隻跳舞蟲」的需求,不覺得會特別難,直到與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見面談細節,才發現「藝術與機械」跨界差異。

賴躍仁解釋,同一個動作,舞蹈家會說「機械蟲的手要很有延伸感」,機構工程師要考慮的是「機構、材料、角度和極限」,來來回回好幾次討論,終於「抓到」對方的語言,透過3D列印科技打造外型,結合感測器、機械動力和數位技術,體重3.6公斤、「像蟑螂又不是蟑螂」的跳舞機械蟲「萊夫」終於誕生。

「萊夫」在12月底與舞蹈家羅文瑾搭檔,完成第2場售票演出。在《蟲 The Bug》劇碼中,「萊夫」在一天早上醒來後,發現自己從蟲變成人類,舞蹈演繹「人與機械蟲」在身心靈以及精神意識的變異狀態。舞蹈家羅文瑾在登臺前,必須幫「萊夫」編舞,把每個動作錄影之後傳給大同大學團隊,團隊依據影片中的動作編寫程式,並且對 「萊夫」 進行微調。之後演出就透過手機操作 「萊夫」 的動作,務求與搭檔完美配合。賴躍仁表示,只要機構、角度、速度能調整,機械蟲可以有無限多種舞姿。

賴躍仁老師多次參與藝術工程計劃,「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臺灣館「3x3x6」的主要裝置--旋轉投影塔,賴老師以及團隊即負責硬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