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服務農村“最後一公里”

一段時間以來,廣大農村地區的村幹部普遍缺乏對金融領域的瞭解,農民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也相對較低。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隨着人們逐漸意識到金融的作用,一些地方開始嘗試引入“金融村官”,力求打通金融服務農村的“最後一公里”。

早在2015年,海南省農信社就有38名小額信貸員掛職副鄉鎮長、182名小額信貸員掛職村“兩委”幹部,當時的新聞報道首次使用了“金融村官”一詞。此後關於金融村官的探索嘗試不斷擴大。以湖南省披露的最新數據爲例,目前湖南省農信系統合計派駐金融村官9198名,覆蓋村(社)2.3萬個,服務村(社)居民近1500萬戶。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還將“金融村官”寫入了政策文件。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將“金融村官”納入《廣州市關於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廣州市金融支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方案》等政策範圍,選取6鎮10村開展首批“金融村官”試點工作。

金融村官究竟應扮演怎樣的角色?金融村官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派出期間是兼任還是專任,各地還沒有統一的標準。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金融村官主要是承擔兩個方面的角色,一是業務對接與信息溝通;二是金融知識的教育和普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爲,國內金融業圍繞服務“三農”、鄉村振興戰略等做了較多探索,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數量明顯增加、質量提高、效率提升,但與“三農”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相比仍有不足。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農民和農村經營主體對金融服務瞭解不夠,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獲取金融服務。因此,需要金融村官來結合農村實際,加大對農村的金融知識普及,指導農民等從正規渠道獲得金融服務。從這個角度看,金融村官不僅要懂金融,還要了解“三農”,能夠引導帶動金融資源更多流向農村地區。婁飛鵬表示,金融村官的重點是更好發揮其金融服務供求匹配的橋樑紐帶作用。一方面,金融村官能夠對農民和農村經營主體進行金融知識普及,指導其根據銀行等貸款的准入條件有效申請貸款;另一方面,金融村官能夠根據農民和農村經營主體的需求,及時給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創新的思路方向,增強創新金融產品與客戶需求的匹配度。

董希淼表示,農村金融方面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較突出。銀行有好的產品,比如農戶貸款、小微企業貸款等,但是服務對象並不瞭解,這種情況下還容易發生金融詐騙。因此,加強金融知識的普及,增強農村消費者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非常重要,這就需要金融村官來做好相關工作。此外,農戶如果有金融業務辦理的需求,金融村官可以幫忙做好對接。業內專家表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金融村官制度的細節如何設計,金融村官還是應該按照當地黨委組織部門規定的程序進行確認和備案,實現“金融”與“村官”的連結。金融村官要當好金融機構與鄉村之間的橋樑紐帶,而不能只是做商業銀行在農村的代理人,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落實好普惠金融,共同促進鄉村振興。(經濟日報記者 蘇瑞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