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中興以人才爲本,大家要注意呀!(王建煊)

中國太空科技突飛猛進,關鍵人物是錢學森。圖爲駐留天宮太空站的中國太空人。(圖/新華社)

中興以人才爲本。臺灣地狹人稠,可耕地只有四分之一,過去卻創造出經濟發展奇蹟,列亞洲四條小龍,且曾爲龍首,令人稱讚不已,靠的是人才;但是現在臺灣非但不再是龍首,連龍都不是了,原因也是人才江河日下,看看我們的大學生就知道了!我在前一篇「如此高等教育,我們還有什麼希望」文,有些說明,請大家參考。

要發展幾乎都已名列前茅,就以最惹世人注目的太空科技發展來說吧,大陸太空科技可以說是由一貧如洗,從零開始。各國對中國大陸太空科技嚴密控制,幾乎密不通風,但是就在今(2023)年5月30日,大陸三位太空人乘太空船進入軌道,順利與太空站對接。

中國大陸的太空科技,自1956年以飛彈工程起步,以後一路艱辛且快速的發展;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爲繼蘇聯、美、法、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自主航太能力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發射載人太空飛行,21小時24分,繞地球14圈;2019年嫦娥四號首次着陸於月球背面,中國大陸的太空科技發展,是「迎難而上,苦盡甘來」。

我爲什麼提這一段中國大陸太空科技發展的簡史?大陸爲何自1956年開始步入太空科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有一位名叫錢學森的飛彈火箭權威,1955年自美返中;第二年1956年大陸第一個飛彈研究院於國防部內成立,錢學森擔任首任院長,大陸太空科技乃一路發。

錢學森是何許人?他是大陸太空科技界無人不曉的英雄,是浙江杭州人,1911年生,交通大學畢業後,獲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1939年獲加洲理工學院航空和數學雙博士學位,35歲時就成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軍方破例授予他上校軍銜,政府的科學顧問,可以自由出入美國五角大廈。

後來錢學森準備回國,貢獻祖國,但被美國嚴密管制,此後不得參與任何研究,軟禁在家足足五年之久,仍不放行;正一籌莫展時,無意中,在畫報上看到一張自小就認識的陳叔通先生相片,相片上陳叔通與高官一起,在天安門廣場上慶祝五一勞動節;錢學森極爲小心的避過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跟蹤,躲進一家咖啡廳,用香菸紙寫求助函;運氣很好,這封信居然到了陳叔通手上,立刻轉呈周恩來,周恩來立刻交到在日內瓦中美談判代表的手上,美國無言以對,只得放人。

當時美國擔任海軍次長的金布爾知道此事,立刻電告美國司法部,要求必須阻止錢學森回國,金布爾說:錢學森知道美國所有飛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他這個話是可信的,因爲在中國大陸,大家也說:如果沒有錢學森,中國火箭工業也可能成功,但至少會晚20年。

「中興以人才爲本」,人才的重要在每個世代,每個國家都是至理名言。錢學森在大學裡,最初不是學太空科技的,但是後來他慢慢轉向;因爲他看到中日戰爭,國軍雖然英勇,但還是被日軍打得不堪入目,所以他認爲戰爭的勝利,不是單靠軍人英勇,而是要有現代化武器。

兩岸如果能夠和平統一,軍事科技方面由大陸去操心,臺灣則要特別注意工業、農業、商業、能源、污染防治、水利……等多方面科技人才的培育;所以臺灣要在各方面成氣候,不單是靠老闆及員工勤奮工作,而是要更注意研究及發展(R&D)。

臺灣在這方面曾有不錯的成績,例如1973在孫運璇主導下成立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諸多工業技術轉讓民間,曾發生很大效果,聯電及臺積電都是他們的產物。

希望將來政府各級主政的人,都能注意並重視到這方面的發展,中興以人才爲本,國家纔有未來,人民纔有幸福,不是整天吵「九二共識」、「臺灣獨立」,這樣纔會有未來啊!

編輯人語

廁身新聞界逾50載有餘,遍及所謂政要,歴經閱人無數,真掩鼻而過者,不知何以所措 ! 但見得王建煊先生鮮少可比,正是聖經所說:「就是行爲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

芸芸衆生,「當東而西,當啄而飛,隨飛隨啄,羣雌粥粥」,任人嘈雜喧譁詖辭。反觀,王建煊酷愛說實話,做實事,爲人信實,故而《優傳媒》特藉「大義覺迷」四字,解「大義直言,覺知迷思」之意,邀以專欄;並與同好傳媒紛紛連袂,共襄盛舉。

自6月1日起每週四見刊,爲期3~4月。且不言是否震聾發聵,但望各方有心之人投石入水,絲絲漣漪;趨行接近,飛逝遠颺。以饗讀者。

~~周天瑞 識

(作者爲前監察院長,本文原刊《優傳媒》,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