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尖山考古遺址 多元推廣文資保存

桃園市大園尖山遺址爲市內唯一公告的市定考古遺址,桃市府8月1日正式公告,將遺址更名爲「大園尖山考古遺址」。圖爲2012年搶救發掘計劃。(文化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大園尖山遺址爲市內唯一公告市定的考古遺址,除是臺灣學界首處考古田野實習地點外,出土文物極具歷史價值。因應先前《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桃市府8月1日正式公告將遺址更名爲「大園尖山考古遺址」,同步修改指定理由與法令依據。桃市府文化局也持續推動文物展示計劃,未來盼與學界合作,爲文化保存展現新風貌。

大園國小1931年校地整地時挖出珍貴文物,臺灣大學1952年在此進行人類學系首次考古田野實習,2008年依試掘結果指定爲縣定遺址,桃園升格後改爲市定遺址,2011年因校方興建校舍,進行第3次發掘,數次均挖出大量陶器與石器,遺址涵蓋時間達千年,連接圓山、植物園與十三行文化,也顯現漁獵與農耕並行的生活模式。

爲配合2016年《文資法》修正,文化局去年起辦理考古遺址審議會,並在今年6月決議通過、8月公告正式將遺址更名爲大園尖山考古遺址,種類也從指定遺址變更爲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文化局也同步補充指定理由與法令依據,因此遺址具文化發展脈絡中的定位與學術研究史上的意義,豐富遺物對釐清歷史文化具相當重要性,也是桃園臺地唯一較具規模、代表性的遺址,符合考古遺址指定基準。

文化局長期推廣遺址文物保存,文化資產科指出,大量出土文物均得到完善典藏,去年底在橫山書法藝術館內成立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外,今年也在航空城文史調查駐地工作站設置行動博物館,還與壽山高中合作推出「尖山寶藏」桌遊,開放各校索取,大園國小更列爲校本課程,設有相關教具箱課程。

文化局多管齊下增加推廣能見度,未來盼與學界合作,將館藏與研究結合,展現文資保存新風貌,未來待桃園航空城計劃完成後,也將規畫建置博物館保存遺址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