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做好這幾點很重要

在風馬牛學堂,有一位會員問我,「我從小在一線城市裡生活。前些天到一個住在小縣城的朋友家做客。我發現兩地除了在語言、飲食、風俗習慣等方面很不一樣之外,大家接人待物的方式也很不同。這幾天的經歷讓我覺得,自己在接人待物、爲人處事方面好像還得提升。您有什麼建議嗎?」

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吧。

首先,你要知道你做事的出發點。所謂的出發點,我拿工作上的事情舉個例子。有兩個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一個跟公司的願景、價值觀是一致的,他在這個公司,可能就會願意多付出,願意爲公司的發展多加班。但是另一個人,來這個公司就是想掙工資養家餬口,他可能就會下了班趕緊回家,同時多吃多佔,佔點小便宜。

這樣兩個人,在公司的人際關係自然會很不同。前面那個,公司的領導、同事都會比較喜歡,後面那個,慢慢地,在公司的人際關係就會緊張。

這是價值觀的差異造成的。不同的出發點,不同的價值觀,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工作上是這樣,在生活中,與人交往,同朋友相處,也是如此。

其次,要懂得與人溝通的方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主動說話。很多時候,事成與不成,人能不能相處,歸根結底都在於溝通。很多人際關係不潤滑的原因,也在於雙方都不主動溝通,或者溝通的方法、說話的方式有問題。

有時候,大家評價一個人說,「這個人很拽」。所謂「很拽」,就是溝通時不主動說話,要等別人先說話,他才說。另外,說話時老把人撅回去,或者不注意傾聽,這也是「拽」的表現。

那麼,怎麼說話?很簡單,我們常說要正常說話。也就是,別「拽」,也別「裝」。

第三,特別重要的一點,學會做中國人。

這個話聽起來好像有點怪,也許你會說,「我生長在中國,難道我還不會做一箇中國人嗎?」

事實上,很多人真的不會「做中國人」。我們是一個講究儀式、重視面子的民族。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子很重要,人情很重要。所以,你怎麼給人面子,也是溝通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而且,越是傳統的社會、鄉土的社會、封閉的社會、古老的社會,面子越重要。

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謂「人情練達」,就是能在面子之間遊刃有餘,在面子和裡子之間找到一個巧妙的平衡點。

魯迅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深刻的話:「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就像頭上的辮子,抓住了辮子,他的身體就會跟着過來。」可見,要緊緊抓住在中國人精神世界中的這個面子,纔可以打開一個人的心門,從而在溝通中更加進退有度、遊刃有餘。

比如說,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對吧?這是我們的面子文化中一個很小的要求。

還比如說,該幫助人時要幫人,該用道德來說話時用道德來說話,該用情感說話時用情感說話,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溝通方式,跟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的不一樣。

我認識一些海歸,在國外生活很長時間,回來後,用中國人的方式交流,有時候反倒不大習慣,甚至出現一些交流上的障礙。所以說,要學會「做中國人」,按照中國人的溝通方式溝通。

第四,從長期來看,爲人處事一定要有善意,要有誠意。這很重要。

跟朋友交往是個長期的事。比如,你和你的同學,從認識開始,都要相處幾十年。你的善意和誠意是在幾十年裡被人來驗證的。假如前20年你一直都做得很好,那麼後20年別人就會特別地信任你,然後很多事情都會幫助你。這樣的話,所謂的人際關係就能夠正常而且潤滑,同時你也能夠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一起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