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想變“類人源”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這就是彈幕,

只是過去是人工,

現在是人工智能。

兩個百度高優先級的項目,短劇與Agent終於在十月碰撞出了火花。

有消息指出,10月14日,百度短劇上線Agent對話功能。

在正常的點贊、評論區外,另設“進入聊天“按鈕,進入後用戶可單獨與劇中主要人物對話、互動。

該功能在百度App有三個入口,首頁搜索推薦、二級入口視頻的推薦欄和短劇欄。

截至目前,Agent功能仍在測試中,尚未覆蓋百度App內全部短劇,僅部分熱門短劇可刷到。

值得注意的是,與虛擬角色對話確實滿足了部分用戶的需求。

此前海外市場Character.AI的成功,就已經證明了AI角色扮演聊天機器人是有市場的,用戶也願意與AI驅動的虛擬角色進行交互。

不僅僅是Character.AI,諸如字節跳動的“話爐”、騰訊QQ的“AI聊天搭子”也都在嘗試爲用戶與AI建立一段虛擬關係,從而滿足前者對於社交、情感、陪伴的需求。

百度此舉,能否顛覆短劇生態呢?

關於該功能的另一重擔憂是“齣戲”問題,會不會成爲一個很容易惹事的麻煩?

就此,科技新知曉伊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爲:

這就是百度的彈幕,只是過去是人工,現在是人工智能。

但或許還有一步大棋,即訓練基於劇集角色人設的多元化人工智能,愚稱之爲:類人源。

AI智能體在與人交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理解偏差,這導致可能人設崩塌,比如近日大家熱聊的AI男友出軌問題,需要經過不斷的訓練與糾錯才能趨向穩定,這對百度的底層技術能力將會是考驗。

作爲老牌大廠,百度的主業搜索陣線固然有所收縮,但基本用戶盤依舊龐大。

這兩年百度在短劇領域的動作頻頻,一爲彌補內容生態的不足,二爲戰略遏制,留住原本的用戶,不讓其流失。

但百度天然在內容基因上有所不足,且入局相對晚,此時與抖快微等平臺競爭,按常規路線無法與之相抗。

正因爲如此,百度纔會想到結合Agent做差異化,通過走“技術流”的路線試圖彎道超車。

畢竟百度在AI技術上有多年積累。

雖然其在短劇方面優勢不大,但可以通過結合Agent打差異化,就像當年本站雲音樂憑藉獨特的評論區文化擠佔一席之地。

百度這種邊看邊聊方式類似 b 站彈幕,通過 AI 智能體帶動節奏,或許平臺可以更久地留住用戶。

比如之前會在比這百家號文章下評論的AI林黛玉等智能體,往往會帶動一批用戶留言和點贊。

相比之下,彈幕之間的互動有一定的時空差距。

而百度短劇的Agent功能,可以隨時響應用戶的需求,更有助於營造用戶觀影的沉浸感和陪伴感,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不過,百度短劇的Agent對話功能並不屬於顛覆性創新,只是新插件,對短劇行業市場格局影響不大,最多隻能算用戶癢點。

畢竟短劇行業還是內容爲王,不過短劇或可成爲百度 AI 訓練的新突破口。

這些通過Agent功能脫胎於短劇的角色智能體,在不斷與用戶的交流中完善自身設定、價值觀和各種反應,會走向何方?

是否可以成長爲獨立的數字人或者虛擬偶像,成爲百度的又一無形資產,未來甚至與實體商家出聯名商品,直播賣貨,出唱片,甚至開演唱會?

這些或許是更遙遠的暢想,立足當下,筆者在百度使用文字轉視頻功能時,就會出現不同的數字人形象爲自己解說,

或許未來有一天,也能在這些數字人中看到來自短劇的角色。

只要內容和角色有那麼一些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