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4歲姥姥帶上兒童手錶|保衛財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 李宜瑾第一次給姥姥帶上兒童手錶是在2018年,當時主要是考慮到老人出門不帶手機時也能接打電話。那年,李宜瑾的姥姥68歲,偶爾會在家門口迷路。

也是那一年,面對華爲、小米等主流品牌在智能穿戴領域碾壓式的競爭壓力,深圳市埃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埃微”)的營收規模,相比高峰時期已減少過半。作爲埃微的創始人,祝紅甲開始思考公司未來的方向。

“我們沒有意識到,她(姥姥)已經出現阿爾茲海默症的前兆,直到2020年底才正式確診。”9月25日,李宜瑾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回憶稱,2023年9月,姥姥走丟過一次。那次的尋人經歷讓她和家人意識到,一款可以準確定位的設備對老人如此重要,特別是可能間歇性失去自我意識的老人。

“找到姥姥的時候,距離她最後出現在監控的位置還相差了幾公里,她不知道自己走丟了,見到我爸爸還一直說想去原來的哪裡。”李宜瑾說,姥姥性情溫和,走在路上外人看不出異常,所以沒有人報警或提供幫助。李宜瑾也不知道如何定義姥姥是否還清醒。

這起事件發生後,李宜瑾才注意到,不少姥姥這樣的老人走丟後再也沒能找回來。一邊感到慶幸的同時,李宜瑾開始在全國病友羣裡建議“智能手錶一定要買,帶了總比沒帶好”。她給姥爺也帶上了另一款智能手錶,主要用於記錄使用者的健康數據,包括行走步數、心率、血氧等。

“(智能手錶在養老領域的應用)還處在比較小、模式尚不清晰的狀態,但我們感覺到市場在慢慢打開。”9月23日,祝紅甲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他的公司已經從運動型智能手錶向醫療健康領域全面轉型。轉型的另一個背景則是來自日本合作伙伴的啓發,以及其提供的日本在老齡化市場研究、產品開發方面的相關經驗。

“老天才”的需求與痛點

李宜瑾的想法並不是個例。

今年5月,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小紅書發佈一篇“小天才給老人家用”的貼文稱,小天才兒童手錶很適合老人家用。手錶自帶定位、自動接電話、支付寶等功能,不在通訊錄裡的電話打不進來,不能下載APP、每日零花錢有上限,可以完美防止老年人被騙。這則貼文同時配有一張男性長者乘地鐵出行,並佩戴着粉紅色款式、疑似小天才品牌的兒童手錶。

上述貼文獲得8000多個點贊以及上千條評論,並在多個社交平臺引發網友建議開發“老天才”手錶的網絡話題。小天才兒童智能設備官方也轉發迴應稱“呼籲老天才趕緊上市”。

根據深圳市福田區民政局發佈的官方數據,早在2019年,該區已在蓮花北社區爲轄區1677名老人配備智能手環,開展居家智慧養老試點:老人一鍵呼援到平臺,養老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可以看到其個人信息以及呼叫發出信號的位置,幫助老人解決就餐、就醫、出行等方面的需求。9月24日,經濟觀察報走訪廣州多個同樣提供前述智慧養老服務的頤康中心瞭解到,智能手錶或手環已是其智慧養老方案基礎服務之一。

當天,廣州市天河區棠下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主任沈麗娃對經濟觀察報稱,該中心提供的智能腕錶主要具備測量血壓、呼吸監測以及“一鍵呼救”等功能。除此之外,該中心的智慧養老設備還包括智能牀墊、紅外探測器、水浸傳感器等,輔助提供判斷老人是否跌倒、失去意識等數據。不過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老人們對智能設備侵犯隱私仍抱有一定戒備心,有些老人並不希望“自己在做什麼、在哪裡”等信息隨時被別人知道。

一位有意爲父親選購智能手錶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稱,她的父親今年57歲,有糖尿病和腦梗病史,有時會因工作原因較長時間不接聽手機。對於父親的情況,她需要智能手環具備定位、接打電話以及監測生命體徵相關數據等功能,並且要能減少摘卸頻率。對比過市面上多個品牌的產品後,該人士認爲,總體而言綜合上述功能的產品選擇有限,對中老年羣體的針對性不強,而且數據準確性方面口碑差異較大。

李宜瑾也表示,普通老人與患病老人對智能手錶的需求有所不同。後者,例如阿爾茲海默症患者老人對佩戴外物有牴觸,有時可能會無意識拽掉手錶或手環。她還提及,有患者家屬爲了防止老人走失,將聯繫方式以紋身的方式留在老人手上。

回頭看過去幾年智能穿戴行業的發展,祝紅甲認爲公司在幾年前的決策是正確的。

第三方諮詢機構IDC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市場前5大可穿戴設備廠商共佔有市場份額約60%。至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前5大腕戴設備廠商(華爲、小米、步步高、蘋果、榮耀)市場份額佔比已接近85%。

智能穿戴的新賽道

祝紅甲的危機感或將再次來臨:智能手錶“適老化”的新老對手們又開始扎堆了。

李宜瑾稱,近期還有自稱小天才品牌兒童手錶方面的研發人員,在針對中老年人羣體的智能手錶功能向她收集意見,對方透露相關產品未來可能會推出市場。

經濟觀察報透過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官方服務熱線向該公司工作人員求證上述信息,對方表示目前沒有針對老年人的智能手錶產品,但會轉達相關部門繼續反饋。截至經濟觀察報發稿,暫未收到該公司的進一步回覆。

不過,以主流品牌之一小米的智能手錶產品爲例,小米官網9月26日的信息顯示,米兔兒童電話手錶C7A當日售價309元,支持定位、SIM卡視頻通話功能。小米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XiaomiWatchH1)售價1999元,屬於醫療器械,支持定位、血壓測量、跌倒檢測和緊急呼救,支持藍牙通話、不支持eSIM功能。

此外,也有針對中齡段老人設計的品牌,如愛牽掛。愛牽掛的產品兼顧打電話和定位、血壓監測、摔倒識別等功能,售價在300元至1000元,目前已在廣州市天河區棠下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廣東有限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推出的平安通項目,也提供通訊設備(手機、手錶)爲居家老人提供包括緊急呼救、主動關懷等服務。

無論如何,祝紅甲的方向已明確,“早期的智能手錶主要針對年輕人,運動屬性比較強,主流品牌的產品也主要針對年輕人,所以我們決定調整產品客戶羣爲45歲以上的人羣,進行差異化競爭”。祝紅甲在日本學習調研期間還注意到,日本在養老領域各環節做得非常細緻,例如有一類公司專門做失禁管理。

2019年,埃微成爲獲得國家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並開始籌備向醫療健康領域轉型的資質申請。埃微公司簡介顯示,目前,該公司產品以醫療級智能手錶爲主,提供智慧養老和遠程慢病管理解決方案。2023年,埃微推出首款可插SIM卡醫療級動態心電監測手錶,支持4G雙向通話、長程動態心電監測和分析,以及跌倒監測、SOS緊急呼救等。

“我們現在的產品主要是醫療級別,過去兩年仍是在投入階段,感覺市場在慢慢打開,很多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對我們都比較感興趣,建立聯繫方式也很主動。”祝紅甲認爲,在養老領域,智能手錶市場在逐步增長,體聯網的概念也越來越受關注。

今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在其官方微信發佈的《智能穿戴設備與老年健康——來自智能手環的證據》報告文章指出,使用智能穿戴設備在老年人發生意外事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慢病管理方面,以及參加社會活動方面都產生了積極效應。

報告還提及,農村居民和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老年人,從智能手環中獲得的健康效益更爲顯著,這可能是由於這些羣體普遍面臨較爲嚴重的健康管理、資源短缺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報告建議,將智能手環等穿戴設備的研發應用納入國家層面的健康扶貧和健康促進相關戰略,形成政策支持;鼓勵和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基於智能手環等設備的遠程健康管理和連續性醫療服務,實現宏觀和微觀層面的有效銜接等。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張銳經濟觀察報記者

廣州採訪部記者關注華南製造業領域,包括食品、紡織、傢俱、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等。聯繫郵箱:zhangru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