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學青年紛紛外流

令人驚訝的原因之一是,大陸相關單位提供的待遇並不優厚,普遍就是提供住宿和午晚餐,但不管交通費用,每月給的實習津貼絕大部分是人民幣兩千元,有些標榜是人民幣3千到4千元,但實際落袋只人民幣1千到2千元。這些待遇其實低於臺灣打工的行情,臺灣約可以拿到臺幣1萬5千元,何況扣掉往返機票錢,大部分去實習的臺灣學生都得倒貼費用。

有價值的投資

令人驚訝的原因之二是,臺灣的大學生兩三年前對於去大陸參訪普遍持觀望態度,有些甚至懷疑背後有無統戰目的。還清楚地記得「太陽花運動」期間,大學生們紛紛要求停課去上街頭的景象。就這麼短短兩三年的時間,爲甚麼現在的大學生的態度居然有那麼大的轉變?

學生們的答案之一是,臺灣就業的機會雖不少,但普遍起薪在3萬元以下,大部在2萬5千到8千之間。令國立大學生感到失望的是,大學生滿街跑的結果使得他們的薪資幾乎不受到學校差別的影響。反觀大陸,只要能夠展現自己的能力,卻有很大的機會在一開頭就拿到理想的薪資。他們也認爲,在大陸比較有被挖角翻倍拿高薪的機遇。

學生們的答案之二是,看着臺灣上班族近20年的低薪狀態,加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現象,到跨國企業就業或自行創業是唯二道路。跨國企業普遍把有無在海外實習經驗列爲要項,而自行創業,大陸市場大,比較有成功的機會;所以,早一點去大陸實習是有價值的投資。

大陸今年提供給臺灣大學生暑假實習的機會約近萬名。福建省就有4千個名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不落人後,其他廣東、湖北、廣西、江蘇和浙江也都是上千個名額。實習是很莊重的就業的前端工作,不能夠流於湊數的樣板工程,特別是對於大學生更得給予額外的師徒式的細心和照顧,才能真正達到實習的目的,讓學生和企業都相互受惠。

作業不夠周延

因爲時間上過於匆忙,大陸今年執行暑假臺灣大學生實習,在招生和申辦作業上出現不夠周延的情況。

最大的缺失是,賺不到錢的不只是去大陸的實習生,連替大陸在臺灣辦理招生業務的各協會也喝西北風。生意的道理很簡單,有服務就有報酬,無功不受祿,在臺灣替大陸企業招收實習生或推廣業務,是純商務的兩岸交易。

但是,大陸各省這次的作業卻很奇怪,不給臺灣代辦者任何服務經費,連最起碼的行政費用也沒有,反而認爲由實習生支付此一服務費用理所當然,嚴重違反市場作業通則和照顧臺灣的大學生的初心。

大陸一些人辦事的心態喜歡這裡省那裡省,甚至還能卡油就卡油,這種壞習慣演變得愈來愈失禮,例如對於帶隊的老師當然要予機票往返待遇,卻只給和學生一樣的落地接待,完全失去尊師重道的體統,也漠視了老師在活動中負責學生安全和傳道授業的功能。大陸不能把中華傳統文化如此忘的一乾二淨!否則「兩岸一家親」只會是無法感動人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