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驅動 聯建抱團共富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因出土千年古蓮子而被稱爲“蓮城”。在這裡,古蓮子經培育後重新綻放,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也帶來了別樣的詩情畫意。
清風徐來蓮花開。近年來,普蘭店區以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爲契機,充分發揮“頭雁”效應,推出強化黨建賦能、整合要素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舉措,積極打造以“黨建鏈”串聯“產業鏈”、共建“致富鏈”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在“中國改革2024年度案例徵集活動”中,普蘭店區《探索共建聯盟新路徑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縣域改革案例名單。
“普蘭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探索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自覺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導鼓勵基層堅持改革開路、幹字爲先、主動作爲,推動‘富村強街、聯產帶農’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普蘭店區委書記周振雷說,2024年,共帶動全區農民增收1420.5萬元,村集體增收1218萬元。全區145個村(社區)集體收入基本超過30萬元,其中,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的達33個。
強組織
——開展農村產業黨組織跨村聯建,通過成立產業聯合黨委,實現黨建引領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構建起“區、街、村”三位一體推進格局,實現以強帶弱、抱團發展
“農業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最爲有力有效的途徑。”在2024年度普蘭店區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上,周振雷表示,持續深耕“富村強街、聯產帶農”工程,“黨建鏈”是關鍵。
2022年11月,普蘭店區在行政區域不變、村民自治主體不變、集體資產產權不變“三個不變”前提下,率先在大譚街道組建大蔥產業聯合黨委,堅持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邊提升,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而後,食用菌產業聯合黨委、鐵柿子產業聯合黨委……全區開展農村產業黨組織跨村聯建,通過成立產業聯合黨委,實現了黨建引領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理念,普蘭店堅持發揮“區委統一領導、組織部統籌協調、部門各負其責、街村具體落實”的機制作用,推動地域相近、稟賦趨同、產業相近的黨組織“抱團發展”。
鐵柿子叫好又叫座,得益於抱團發展。近日,“米屯鐵柿子”榮獲遼寧知名農產品品牌稱號。“自從鐵柿子產業聯合黨委成立,整合資源,形成存儲、分揀、包裝和銷售‘一條龍’服務,實現了村民和集體增收雙提升。”安波街道米屯村黨總支書記李金作向記者介紹村集體經濟的“共富經”。
記者瞭解到,以區、街道、村黨組織三級聯動爲支撐,以成立黨羣共富責任區、組建產業聯合黨委、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富村公司)、搭建社企聯盟四項舉措爲抓手,普蘭店區實現產業聯村成片、資源共享、規模經營,爲村集體和農民帶來了持續增收。
“18個街道成熟一個聯建一個,推動產業聯合黨委全域覆蓋。”普蘭店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在大連市率先打破區域壁壘,發展遼參、食用菌、服裝加工、旅遊電商等20餘個特色產業,劃分組建2043個黨羣共富責任區、41個產業聯合黨委(社企聯盟),73個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富村公司)。
截至目前,《普蘭店區產業聯合黨委工作辦法(試行)》和《普蘭店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行動計劃(2024-2025年)》等文件相繼出臺,規範了機制運行,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全面構建起“區、街、村”三位一體推進格局,以強帶弱、抱團發展。
抓聯動
——產業聯合黨委始終堅持走在前、做示範,持續推動黨建與產業深度融合,真正成爲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花開正盛,滿池飄香。在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引領帶動下,普蘭店區圍繞鄉村振興“12345”工作舉措,推動村黨組織、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建立緊密的共贏關係,走出一條具有蓮城特色的發展之路。
“堅持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最大化流轉土地,整合資產資源引進農業產業化項目,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普蘭店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皮口街道大嶺社區就是其中的典型。2023年,大嶺社區以“雙重身份”加入街道的產業聯建“鏈條”上來,作爲農機產業聯合黨委的中心村,帶領其他村和農戶做大農機服務;作爲花卉產業聯合黨委的聯建村,拓寬增收渠道,多措並舉給大嶺社區的鄉村振興工作賦予新動能。大嶺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董克仁說,立足村情,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通過黨建支撐、規範管理、科技賦能,有效解決了耕地撂荒問題、種植技術問題和效益問題,先後整合土地資源1000多畝。開展特色水稻種植和稻田蟹養殖,發揮規模經營優勢,開展統購統銷服務,有效降低農資採購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強產品議價能力,打造了“貔子窩”“甸香谷”等特色大米品牌。
同時,普蘭店區充分利用村集體“三資”,在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的基礎上,探索建立產權清晰、收益歸村的“富村公司”。
唐家房街道興隆社區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目標,註冊全市首家由村集體全資佔股的“富村公司”——大連隆福興豆製品有限公司,日銷量達1800餘斤,年利潤可達40萬元。
周振雷說,產業聯合黨委要始終堅持走在前、做示範,持續推動黨建與產業深度融合,覆盤總結提煉、固化經驗做法,形成更多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創新成果,把黨建聯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真正成爲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同益街道地處丘陵地帶,水資源豐富、山區晝夜溫差較大,適宜發展香菇產業。2023年4月,組建街域7個村全部參與的同益街道食用菌產業聯合黨委,打造了建有38座香菇冷棚的蒿房食(藥)用菌產業園區。“菌棒投放後,我們帶領各村積極參與其中,嚴格把控每個環節,每天產量可達5000斤。”同益街道食用菌產業聯合黨委負責人於勝昔說。
爲做優做精香菇產業,街道黨工委進一步擴大聯建範圍、改進生產技術,探索推進“跨域”聯建、“跨產”聯合,成立了全區首個區級食用菌產業聯合黨委。“街道組建了專業技術團隊,深入各聯建村舉行現場會,隨時隨地指導解決香菇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各聯建村科學養菌、出菇、採摘,切實提升發展水平。”於勝昔說。
隨着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跨省聯建”,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133團簽訂食用菌產業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同益街道成爲全市首家開展全域跨區跨街跨村聯建的地區。此外,普蘭店區以遼參產業爲核心,聯合福建省霞浦縣組建海蔘產業協會,推動“南參北養”“北參南銷”。2024年,全區海蔘產值35.8億元。
育人才
——實現黨羣共同致富,深入開展“提素強能”行動,挖掘培育“頭雁”力量,培養懂黨建、懂產業、有情懷的“頭雁”人才
2023年3月,普蘭店區首個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普蘭店區平島鑫玉龍海洋牧場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黨支部”正式揭牌。作爲集海蔘育種育苗、網箱養殖、技術服務、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到市場營銷於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社以平島社區黨支部爲核心,充分發揮產業聯盟黨支部的示範引領作用。
“90後”魏東出生在普蘭店,2016年從大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畢業後,加入大連鑫玉龍海洋生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擔任普蘭店區平島社區副書記、平島鑫玉龍海洋牧場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聯合社對農民進行技術支持和技術輔導,在養殖生產、產品流通與資金支持等方面都是利好的事情。”從一位職工到公司管理人員,從一名黨員到黨支部書記,一路走來,他帶頭明確支部黨員設崗定責,帶領黨員戰鬥在創新一線,帶領支部奮戰在致富一線。
記者瞭解到,聯合社是農民的重要保障,企業和農戶簽訂養殖和供貨協議,企業用聯合、租賃的方式,向周邊養殖戶提供統一的生態遼參種苗,配套綠色養殖技術,按協議規定每年統一收購養殖戶的鮮活海蔘,從而建立穩定的統一協作關係。目前,普蘭店區共成立專業合作社61家,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普蘭店“花臉醜桃”斬獲全國第六屆“果莊杯”優質設施桃大賽桂冠,“四平大櫻桃”榮獲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金獎。
“實現‘黨羣共同致富’,需要培養既懂黨建、又懂產業、還要有情懷的‘頭雁’人才。”普蘭店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立足村(社區)“兩委”換屆,深入開展“提素強能”行動,挖掘培育“頭雁”力量。
“頭雁”領航、“雁陣”齊飛。普蘭店區搭建鄉土人才培養平臺,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長期全面合作,分級分類組織9000人次參加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持續實施“頭雁”工程,培養張德斌、高憲良、於貴耀、張文龍等一批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實幹振興蓮城,奮鬥成就未來。這座古蓮綻放的歷史之城,定會不斷以改革創新的姿態迎接挑戰。普蘭店區委副書記、區長馬濤表示,普蘭店將持續創新實施“富村強街、聯產帶農”工程,探索共建聯盟新路徑,通過強化黨建賦能,構建農業聯合發展新模式;整合要素聚能,拓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途徑;聚焦特色增能,打造農業特色產業新優勢,推動種質資源引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鄉村休閒旅遊等工作上新臺階,以改革引領全面突破,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於險峰 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