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業大老遇見鋼琴家!新時代的藝術與科技共融

俄國鋼琴家希斯金今(10)日下午在臺北雙融域和企業家施振榮對談。(鄧博仁攝)

AI時代來臨,未來正在顛覆與革新,長期支持文化藝術的企業家施振榮(右二),今(10)日下午在臺北雙融域和俄國鋼琴家希斯金(左起)、臺灣鋼琴家盧易之、尼可樂表演藝術藝術總監何欣蓮(右一)等人對談,談論藝術與科技之間未來該如何共融。(李欣恬攝)

俄國鋼琴家希斯金(左)今(10)日下午在臺北雙融域和企業家施振榮(右)對談。中爲鋼琴家盧易之。(鄧博仁攝)

施振榮認爲,藝術和科技兩者要相互合作,在科技的技術端而言並不難,但前提是需要理解藝術與未來的需求,爲此理工科技人可以協助開發更符合需要的工具和技能。(鄧博仁攝)

鋼琴家希斯金表示,他在疫情間觀察到,透過科技讓更多人透過直播可以欣賞國際大賽或音樂會,也因此聚攏更多愛樂者,他認爲科技可以融合不同藝術之間的隔閡。(鄧博仁攝)

鋼琴家盧易之表示,藝術發展多元的年代,讓他的表演有更多可能性。(鄧博仁攝)

AI時代來臨,未來正在顛覆與革新,長期支持文化藝術的企業家施振榮,10日下午在臺北雙融域和俄國鋼琴家希斯金、臺灣鋼琴家盧易之、尼可樂表演藝術藝術總監何欣蓮等人對談,談論藝術與科技之間未來該如何共融,創造更多元的展演,施振榮表示,兩者要相互合作,在技術端並不難,但前提是需要理解藝術與未來的需求,爲此理工科技人可以協助開發更符合需要的工具和技能。

施振榮是宏碁集團創辦人,科技對他並不陌生,近年他也經營雙融域,打造科技沉浸式展演活動,他表示,近年說起「沉浸式」,大多會聯想到視覺藝術,但是雙融域的首場沉浸式表演,是邀情當代傳奇劇場一起打造沉浸式版本的演出《蕩寇志之終極英雄》,有不錯的迴響,他表示,現階段科技影響層面廣,好萊塢打造電影 《玩具總動員》,爲觀看者創造全新的體驗,也是以需求爲導向,纔開發技術和創造作品。

施振榮表示,現階段人工智慧發展已很先進,但資料中心是「吃電的怪獸」,「未來該如何以更快速、更省電的方式配合需求,很值得理工人開發和思考。」

此外,施振榮也表示,和藝術端合作,也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不管是從市場觀點、製作觀點、藝術創作的思考,都有不一樣的想法,大家要有互信基礎,並做出典範,有成功案例之後,創造隱性價值,後續要跟進就有所依循。」

盧易之表示,他學古典音樂出身,從小到大的訓練,是管好自己該練的曲子,維持好演奏狀態即可,但在科技發展與藝術多元的狀態下,勢必要和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合作,也令他有更多方的思考,嘗試不一樣的表演,讓演出更豐富。

希斯金則表示,他在疫情間觀察到,透過科技讓更多人透過直播可以欣賞國際大賽或音樂會,也因此聚攏更多愛樂者,他認爲科技可以融合不同藝術之間的隔閡,讓衆人看到更綜合性的樣貌,此外,希斯金也表示,不同領域之間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除了可以促進不同領域上的專業合作,也可以讓藝術和科技做到過去未曾做過的事情。

何欣蓮表示,她曾製作過沉浸式劇場《感傷咖啡館.六月》,當時結合了戲劇、音樂、科技藝術,還帶觀衆體驗塔羅牌,最後也有延伸的展覽和錄音作品,就她跨域合作的經驗,藝術和科技的融何,確實需要有更多對話,「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對方的專業領域是什麼,將科技和藝術做有效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