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坦培拉遇見水墨山水 曹吉岡復古東西美學

曹吉岡探索西式坦培拉畫法與中式山水結合。(Bluerider ART提供)

當西方的古老蛋彩畫技法「坦培拉」遇見東方山水,原是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表現研修專業的曹吉岡,融合東西方美學,用混生方式表現中國山水畫的虛空,大陸藝術評論家夏可君認爲,這樣的西方技法反而讓中式山水有着玉質與宋瓷的觸感與色感,「是在趙無極與朱德羣的抒情風景抽象之後,華人藝術家所給出的另一個新階段。」

夏可君指出,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之美,在於似乎被罩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而其「暈塗法」之所以迷人也與坦培拉做底色不無關係,運用坦培拉反覆罩染的透明畫法纔有了油畫色層的效果。坦培拉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技法,以含有水、油成分的乳液作爲媒介與頻料結合作畫,幹得快且表面會有蛋殼般的柔潤光澤。

曹吉岡作爲21世紀初,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試圖恢復坦培拉蛋彩技術的核心成員之一,便逐漸放棄過去的油畫技法,開始探索坦培拉層層透明的畫法如何與中國水墨的暈染法結合,他將坦培拉層層打磨的過程與水墨罩染的方式相輔相成,在畫面上形成如玉質觸感;他也開始寫生,並在風景中並融入宋代以降文人山水畫的文化歷史記憶,

曹吉岡認爲傳統水墨的留白是「無爲」,但他反其道而行,使用坦培拉經數十幾遍甚至幾十遍的「有爲」塗抹,形成看似薄透卻有結實觸摸感的結構,以「有」表現「無」,他認爲這樣的疊加態是西方畫法的堅固性與傳統水墨的流動性間的平衡,也不認爲需要定義爲東方或西方的,而是混生而成的另一種呈現。

近日在臺個展《當坦培拉遇見山水》可見曹吉岡自2018年後更簡約化的繪畫語言,使山水畫有如宋瓷而富詩意,夏可君便認爲曹吉岡的繪畫,重獲中華文明特有的「玉質感」,也讓古典文人美學詩意在當代表達,並把自然的景與文人歷史融合,故而可視爲第三代華人繪畫的新方向體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