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湘”裡好生活

(原標題:稻花“湘”裡好生活)

稻花“湘”裡好生活

《求是》雜誌記者 侯亞景

八百里洞庭浩浩湯湯,湘、資、沅、澧四水蜿蜒流淌,潤澤出三湘大地的廣袤沃野。

湖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水稻播種面積、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2024年3月19日,春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走進當地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範片區,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備耕進展,並同種糧大戶、農技人員等親切交流。總書記強調,“我國有14億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黨中央會繼續鼓勵支持我們廣大農村走農業現代化的道路,繼續完善這方面的政策,讓種糧也能夠致富,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不斷過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港中坪村位於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範片區的核心區,是鼎城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標準化種植基地,這裡種植的優質稻遠近聞名。

記者走進港中坪村,乾淨平坦的水泥村道一側是排列整齊的村居,另一側的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範片區裡,技術人員正在現場查勘。

“我們公司主要負責港中坪村智慧農業示範基地項目建設任務,建設內容主要是數字農田升級改造,包含農田基礎升級改造、智能灌溉系統升級改造、智能物聯網設備佈設等工程,同時還將提供運營階段的智慧農藝技術服務。”中聯智慧農業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昌貴告訴記者,項目區將佈設農業氣象站、蟲情測報燈、墒情儀、水位儀、苗情監測攝像頭、多光譜無人機等智能物聯網設備,結合衛星、地面團隊、農機終端,實現“天空地人機”爲一體的數字化信息採集,爲當地農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基礎支撐,助力農民“慧”種地。

“2024年,示範片區1.1萬多畝雙季稻喜獲豐收,畝產達1203.7公斤,比2023年增長4.46%,這就是藏糧於技!”鼎城區謝家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粟紹軍介紹,近年來,示範片區水稻生產形成了“五統一、兩利用”的技術模式,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機插機拋、統一機械深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物化技術,利用田埂種植大豆、利用冬閒田種植綠肥,推動糧食生產穩面積、增單產、提效益。

圖爲2024年10月24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村民駕駛農機開展水稻收割作業。 常德日報記者 王明睿/攝

良種播下,良機作業,良法推廣,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範片區糧食增產的喜悅,也盪漾在港中坪村村民的心頭。

在“80後”種糧大戶戴宏家的院子裡,插秧機、拋秧機、旋耕機、無人植保機等農業耕作機械一應俱全。2015年,他從廣東返鄉,與父親共同經營家庭農場。和種田“老把式”的父輩相比,作爲“新農人”的他更有想法,近年來陸續購入農業機械,憑藉熟練掌握各類農機操作和維護技能,不斷擴大耕種面積,提高種糧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來到我家,察看農機具和春耕物資準備,叮囑我們一定要把農業做好,擔當農業的‘後起之秀’,這樣親切的關懷讓我們心裡熱乎乎的。”回憶起同總書記交流的情景,戴宏難掩激動,“如今,我們享受着育秧補貼、稻穀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惠農政策,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活越幹越輕鬆。家裡承包了480多畝水稻田,2023年種田純收入55萬多元,政府還補貼了7萬多元,日子越過越紅火,種糧的勁頭更足了。”

“大學畢業後我選擇返鄉種糧,牽頭辦起了合作社。村民們發現採用機械化、科技化、綠色化的種田方法成本更低、產量更高,科學種田有錢賺,紛紛加入合作社。”作爲一名“新農人”,“90後”種糧大戶陳帥宇介紹,他領辦的億澤水稻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300多名社員,承包了2800多畝水稻田,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比較完整的種植、加工、倉儲、營銷產業鏈,社會化服務面積達5萬畝,服務農戶5000多戶。

構建社會化服務平臺,爲小農戶提供生產服務,助力實現農業現代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18年,鼎城區供銷合作社與億澤水稻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稻穀全產業生產加工社會化服務,雙方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資源實現了疊加。鼎城區供銷合作社負責人說:“區供銷合作社主要‘啃硬骨頭’,重點利用全省供銷合作社的流通資源,幫助拓寬銷售渠道,更好服務小農戶。”

位於謝家鋪鎮的湖南億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內,分佈着常德香米原糧烘乾中心、加工中心、存儲倉等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近年來,公司積極推進品牌發展,建立完善稻米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高標準質檢體系,不斷延伸稻米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2023年3月,公司與常德規模最大的米粉廠簽訂了早秈稻種植基地合作協議,成爲常德米粉原料種植基地、實驗基地及加工基地。在原糧供應方面,公司還與示範片區的種糧合作社、種糧大戶簽訂生產合同,優價回收優質原糧,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離開港中坪村時,記者放眼望去,遠處的田野籠罩在冬天落日的餘暉中,彷彿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這片希望的土地,正爲下一次豐收積蓄力量,寄託着勤勞的人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

記者手記: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在三湘大地的縱橫田野間,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深度融合,爲保障糧食安全夯實根基,推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越走越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