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開始!“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4)”名單將在這場論壇上重磅揭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雷椰 北京報道

一年一度的“普惠之約”如期而至。聚焦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智普惠 新金融——2024中小企業金融論壇暨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研討會”將於12月2日14時在北京隆重召開。論壇期間將同步揭曉“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4)”名單,並對將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錦(2024)》進行預發佈。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普惠金融大文章支持實體的重點工作方向,引導普惠金融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2023年10月,國務院發佈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構建高水平普惠金融體系,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五篇大文章”提出一週年之際,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金融研究院、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聯合舉辦這場普惠金融領域的年度盛會,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中國財務公司協會,以及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等單位的重量級嘉賓將蒞臨會場。

本次論壇以“智普惠 新金融”爲主題,旨在總結過去一年普惠金融領域取得的優秀成果,並探討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理念、新趨勢和新路徑。

論壇還邀請了來自政府部門、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繪新形勢下的普惠金融發展藍圖,暢談未來的機遇與挑戰。本次發佈會還設置了“破解普惠金融的‘不可能三角’”的圓桌討論環節,來自銀行、保險、金融科技領域的資深從業人士將就行業熱點話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普惠金融實踐多點開花、碩果累累

爲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進一步促進相關服務“擴面、提質、增效”,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金融研究院聯合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於今年8月啓動了“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4)徵集活動”。

本次活動旨在全面總結過去一年裡,全國各地、各部門、各機構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挖掘並表彰一批具有代表性、可複製、可推廣的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通過經驗交流與學習,爲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本次活動共徵集到507份案例材料,主要來自銀行、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單位,案例業務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

從參與單位類型來看,銀行的參與類型最多。包括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外資法人銀行、住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在內的25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提交了390份案例。

從參與單位地區來看,雲南省的參與單位數量最多,北京市提交的案例數量最多。銀行方面,雲南省的參與單位數量和提交的案例數量最多;融資擔保公司方面,廣東省的參與單位數量最多,遼寧省提交的案例數量最多;財務公司方面,北京市的參與單位數量和提交的案例數量最多;小額貸款公司方面,山東省的參與單位數量和提交的案例數量最多。

本次案例徵集共設五個大類,即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服務“新市民”、服務鄉村振興、產品服務創新以及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並下設相關小類。

從提交案例類別來看,133家單位提交了140份“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案例”;29家單位提交了29份“普惠金融服務‘新市民’案例”;160家單位提交了167份“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案例”;132家單位提交了144份“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案例”;27家單位提交了27份“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案例”。

可以看出,服務鄉村振興、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產品與服務創新項下提交的案例較多,可見當前普惠金融實踐發展在支持國家戰略和技術創新方面呈現齊頭並進態勢。

從提交案例內容來看,不僅有大型商業銀行運用金融科技助力信用下沉的業務創新,也有縣域金融機構結合村情民情、精準幫扶困難羣衆的實踐案例。

例如,有國有大行推出了“標準化+特色化”金融教育內容庫,助百姓“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又如,有外資行推出了基於數據模型支持的跨境電商融資服務,服務跨境電商小微企業的在岸和離岸融資需求;再如,有股份行持續豐富新市民服務內涵及產品體系,攜手企業共同打造跨界人才及新市民服務聯盟。

還有財務公司推出了保函驗真功能,極大地提高了財司保函的防僞能力和信息安全水平,增強了受益人對財務公司的信任感。小額貸款公司也不乏亮眼案例,一家小貸公司創新供應鏈金融貸款模式,解決涉農金融風控痛點,向簽約養殖戶提供個人貸款業務。

這些案例背後是一個個令人動容的幫扶故事,是我國金融機構不斷下沉,將“活水”注入到實體經濟一個個細微角落的精彩呈現。這樣的努力,值得被看見,值得被銘記。

“下一步將統籌好增量擴面和商業可持續”

今年以來,普惠信貸繼續呈現增量擴面勢頭。2024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三季度末,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2.9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各項貸款高6.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3.51萬億元。

在信貸支持保量的同時,貸款利率也穩中有降。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2%,較2023年下降0.35個百分點。這有助於降低各類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提升生產、投資的熱情。

百尺竿頭仍需更進一步,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將如何再上新臺階?今年9月,央行副行長陸磊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回答21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統籌好增量擴面和商業可持續,加快構建激勵相容的普惠金融發展長效機制。“政策取向+金融機構服務”是發展普惠金融的兩大支柱,一方面要有政策,另一方面還要有金融機構的服務,缺一不可。

在政策層面,政策設計突出發展重點,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羣,促進城鄉區域平衡協調發展,增強社會公平和機會均等。健全管理制度和落地督導,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工具、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金融工具。

在金融機構層面,一是要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比較優勢,加快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二是要堅持科技賦能,數字普惠金融我們國家是領先的,通過科技賦能和數據引領,推動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驅動普惠金融發展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進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便利度和可得性。

誠然,在普惠信貸持續實現量增價降的同時,當前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解決利率、可得性、風險的“不可能三角”問題。11月8日,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發佈《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4)》(下稱《報告》),提出破解“不可能三角”的關鍵在於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

《報告》指出,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包括信用信息體系、融資擔保機制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信息不對稱、風險防範等方面問題;商業機構主體則應充分煥發創新活力,發揮主導作用,探索開發既能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又能做好普惠金融消費者能力建設的產品。

還有業內人士反饋,普惠金融發展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尊重市場規律,各市場主體之間分工明確、各具特色、有序競爭,形成大行與小行、銀行與非銀機構、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良性互動。

針對如何破解普惠金融的“不可能三角”這一行業熱點,本次論壇也特別設置了圓桌討論環節,邀請關心普惠金融發展的專業人士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他們又會碰撞出怎樣的思想火花?具體現場盛況及相關信息,歡迎點擊下方鏈接或掃描二維碼報名現場參會,也可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普惠金融”的後續專題報道。

報名鏈接:https://m.21jingji.com/dynamic/activityform/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