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流至無資質平臺、“套娃”式傳播……貸款App亂象整治再升級!

(原標題:導流至無資質平臺、“套娃”式傳播……貸款App亂象整治再升級!)

近日,市場有消息稱,各應用商店收到指令,要求對小貸產品進行全面排查,對不符合應用商店或網絡平臺審覈資質要求的貸款App,將直接下架處理。其中,重點排查小貸公司在其運營的App裡,將用戶導流至無資質第三方貸款機構的情況。

記者向部分行業人士求證,近期確實有部分貸款App已收到應用商店的郵件通知。

重點排查向無資質第三方導流情況

事實上,在此次集中清理前,各應用平臺就已陸續完善貸款類App的資質要求。

目前,各應用商店在貸款App的資質判定及跳轉規則設置上存在一定差異。有的判斷標準較嚴,不僅強化資質判定,也對跳轉第三方的行爲進行限制。例如,國內某應用商店在2月23日對開發者下發了涉及貸款App審覈規則更新的通知,對涉及貸款超市或助貸類業務的資質作出要求。

該通知規定,貸款類App不僅需要具備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許可文件,同時還需要提供App內涉及的合作貸款機構及相應的貸款產品明細、App內涉及合作單位的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文件、App內涉及的合作單位的授權書或合作協議。

同時該應用商店強調,App內貸款產品需在《合作明細》內,不得在上架後變更爲《合作明細》範圍外的貸款產品。App不得爲其他貸款應用提供導流服務,如不得引導用戶下載三方貸款App以及誘導用戶點擊跳轉至App外的H5頁面、快應用等。

也有應用商店目前判斷標準相對模糊,存在一定解釋空間。一家應用商店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貸款類App跳轉第三方機構並不是全面“封死”,而是需要排查跳轉的第三方合作機構的資質。如資質不合規則會要求App進行整改。貸款類App資質本身不合規會下架。

記者從部分行業人士處獲悉,此次應用商店集中排查貸款類App,大多是基於各應用商店此前已制定的規範標準。不過,排查的重點在於規範貸款類App將客戶引流至無資質第三方的情況。

從數據端看,貸款類App暫未出現大規模下架。應用數據統計軟件七麥數據顯示,6月財務類軟件的下架量約有1500個,並未出現顯著增長。但在今年3月份曾迎來一輪集中下架的高峰期。

導流第三方亂象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App跳轉至第三方放貸機構有多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持牌小貸公司在其運營的App裡,將用戶導流至無資質第三方貸款機構。這種情況下,App運營主體本身有貸款資質,但出於規模或資金安全考慮,將部分客戶導流到其他放貸機構。

一名小貸機構業務端人士告訴記者,小貸機構一般都會對用戶的信用資質有一定要求。一些客戶不符合機構的風控標準,會導流至其他合作的放貸機構。“有的平臺是明面上導流,也有的平臺是導出數據後定期給合作機構。這些機構對用戶資質的要求更低,借款的實際年化利率也更高。”他提及。

第二種情況是,部分流量平臺本身並不具備相應金融牌照,但出於流量變現或業務拓展需求,從事助貸業務,將平臺內的用戶導流至合作的第三方貸款機構。

但導流至第三方貸款機構潛藏資質風險。某大型應用商店人士告訴記者,前幾年部分應用商店僅要求提供貸款類App自身的證照信息,對貸款類App或者部分流量平臺內嵌套的合作機構大多隻要求報備,並未要求第三方機構提供牌照和進行嚴格的資質審覈。

一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很多無牌貸款公司就是通過這一方式“變相”進入市場,獲取流量入口。部分有牌照的小貸機構也會尋找各種流量平臺增加曝光度。跳轉第三方几乎已經成爲行業內約定俗成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App助貸業務亂象叢生。

較爲典型的案例是某共享出行平臺旗下的借款軟件App,根據企查查信息,該出行平臺目前持有某擔保有限公司100%股份,僅擁有融資擔保牌照。

但記者注意到,此前在該App板塊中設置有“借錢X選”,導流至數十家第三方合作機構,其中有的機構資質存疑。例如,該平臺推薦的“融X借款”運營主體不持有小貸牌照。

更值得注意的是,還存在“套娃式”引流,“借錢X選”導流的某貸款機構,又進一步向易X花、普X花、百X寶等多個小貸產品引流。

此外,還有機構雖然有小貸牌照,但實際年化利率較高,仍嵌套在“殼App”內進行隱秘傳播。第一財經3月在《金融3·15|隱秘的“放貸帝國”:貸款還要交擔保費會員費?利率高達126%》中報道,櫻桃匯等借貸平臺沒有官方App,需要從其他App的二級入口進入。而這些借貸平臺通過加收擔保費的形式,將實際年化利率拉昇至100%以上。

監管持續升級

在應用商店清理背後,針對網貸領域的監管正在逐漸升級。

2020年,原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以來,經過三年整治,小貸公司的數量已經大幅縮減,風險有效出清。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小貸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3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490家,貸款餘額7580億元。對比2021年3月末數據,小貸公司三年減少了1351家,貸款餘額下降1073億元。

行業風險出清同時,監管也不斷規範網貸行業存在的問題。

2023年7月,重慶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發佈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小貸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規範性文件——《重慶市小額貸款公司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指引》,明確小額貸款公司應加強對存在合作關係的中介機構和第三方機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監督和評價,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要求納入中介機構和第三方機構的准入、清退條件。

今年3月19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開展變相高息“現金貸”“套路貸”等問題自查整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相關會員單位對合作機構開展的相關業務進行排查,對自查發現的問題應立即整改,合作機構涉及違規業務的,應敦促其立即整改,並暫停與其合作。

6月,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發布《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與助貸機構開展貸款業務的風險提示》,要求各小貸公司應提高警惕加強風險防範意識,警惕違法違規“助貸機構”的套路。嚴格審慎制定與助貸機構的合作協議條款,在風險承擔、風險揭示、費用收取、信息保密、投訴和應急處理等方面,明晰權責邊界。

多數業內人士認爲,此次針對跳轉第三方無資質App進行整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肅清行業生態。“這是一個特別好的事情,就應該壓實應用商店或者平臺的審覈責任,從源頭上切斷這類擦邊球的業務。”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表示,此舉會起到淨化行業的作用,合規將成爲主旋律,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再次發生。正規的小貸機構生存空間將變大,也能更多地立足地方發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