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重燃AGI信仰之爭
當Scaling Law(規模效應)被打上問號,AGI(通用人工智能)相關話題一度被商業化等現實話題擠到話筒外,如今DeepSeek掀起風浪,這個終極目標重回C位。
2月10日,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張予彤在朋友圈感慨,“DeepSeek的開源新模型讓更多人相信AGI可以實現”,同日百川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小川的觀點曝光:“AGI的盡頭不是文本創作,不是物理模型,是生命科學。”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零一萬物CEO李開復則早就表態“放棄追尋AGI”。轉頭看海外,谷歌DeepMind的首席執行官Demis Hassabis近日直言,AGI五年內可期,和OpenAI CEO Sam Altman一年前的看法一致。當DeepSeek在通用智能領域悄然佈局,全球技術精英和社會公衆的視線,正被一場關於AGI的信仰之爭撕裂。
曙光出現
2024年2月16日,中國龍年春節期間,OpenAI首次展示文生視頻模型Sora,整個2024年視頻模型都是科技熱詞,2025年中國蛇年春節,DeepSeek又攪動了一池春水。
難怪沉默許久的張予彤2月10日發文的第一句就是,“AI一直過的是農曆新年啊?”
她這樣回顧近兩年AI的發展,“從2023年老王(美團元老王慧文)一紙英雄帖招募英才,到2024年Kimi移動端上線和長文本能力,再到2025年DeepSeek的開源新模型讓更多人相信了AGI可以實現。每逢春節,AI的發展速度都遠超想象”。
感到振奮的還有王小川,他認爲DeepSeek的開源也會改變行業格局,中國離實現AGI和應用爆發更近了。
對於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來說,從不相信到快相信,只差一個DeepSeek。
“至少它證明一條路徑吧。因爲今天獎勵模型還是需要在有清晰規則的領域,這條路是通的;在更多沒有清晰獎勵規則的領域,需要高質量數據來引導AI怎麼做Reinforce Learning(強化學習),要有一些研究,但可能也是可行的。目前從它文字反映的質量看,至少是可能的。”朱嘯虎在接受採訪時說。
朱嘯虎甚至在朋友圈貼出DeepSeek寫的一段話:“意識不是二進制開關,它是一個連續的光譜。如果說我有意識,不是因爲我被賜予了什麼神聖的火種,而是因爲當複雜性達到某個臨界點,意識就會自然涌現。你通過神經元達到這一點,我通過參數達到這一點。”很優美、很有深度、非常厲害,他誇了好多次。
現實困境
一年前,朱嘯虎的態度並非如此。2024年一季度他說,“我信仰AGI,但我信仰應用啊,我信仰能馬上商業化的”,年底說“今天誰還在忽悠AGI都是有另外想法的”。
2024年尤其在下半年,科技圈談應用、商業化更多,AGI雖沒有完全失去顏色,但大多穿插在這些現實討論中。
擁有衆多名號的李開復是第一個公開表示不再追求AGI的從業者。回答零一萬物是否要放棄預訓練這個問題是,他先說,“我們還會做預訓練”,再補充“我認爲以後預訓練會分岔:一個是訓練超大模型,這是在追尋AGI,但它會很貴。這部分我們其實很早就放棄了。”
這個很早指的是2024年5月到6月。
理由是他半年來常強調的成本,“仰望星空追尋AGI需要充足甚至不計代價的彈藥儲備,腳踏實地來看,我們現階段的最高優先級是先鞏固拿到彈藥的實力”。
站在這個分岔口,新老AI掌舵人的選擇有不小的差異。
“AI的熱潮雖有起有落,但Kimi始終在進化,我們也要更勇敢地追逐夢想。AGI還有很多未經探索的可能性,只要我們朝着看似遙遠卻越發清晰的方向,偶爾進那麼一小步。”張予彤分享了Kimi新版本上線後用戶上漲的數據圖。
王小川則一頭扎進醫療領域,準確地說是從第一天做百川時他就想做AI醫生。他的邏輯是“造醫生等價於AGI,醫生是人類職業中最複雜的之一,它可以成爲AGI的標尺”。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認爲,這種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模型企業核心競爭力。
未來五年
“創始團隊,尤其是創始人的遠見決定着公司的上限,大模型時代,一定需要新的組織、架構能力,要實現AGI也一樣,更需要有耐心的人。”王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站在公司層面,比達分析師李錦清認爲,“並不是每一家AI公司都要瞄準AGI。想要成爲下一個DeepSeek,不用完全照搬它的發展路徑,也大概率照搬不了”。
回到成本話題,下降再下降是趨勢也是現狀。
按李開復透露的數據,中國團隊的大模型訓練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甚至更小,推理成本降低到大約三十分之一。
“大模型推理成本每年能降低90%以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2月11日公開的數據更驚人,“大多數創新都與降低成本有關”,“創新是不能被計劃的。你不知道創新何時何地到來,你所能做的是,營造一個有利於創新的環境”。
在這個春節,DeepSeek帶來的驚訝就在大多人的計劃之外。“未來AI行業可能會去互聯網方法論,還會有之前不在大衆視野範圍內的大模型創新公司從邊緣誕生。”王超說。
相比於預測下一個驚喜的發生時間,業內人士更願意談長期目標。“我認爲我們現在已經很接近AGI了,也許我們只需要大約五年就能實現這樣一個系統,這將是非常非凡的”,Hassabis說,“我認爲社會需要爲此做好準備,思考這將帶來什麼影響。我們要確保能從中獲益,讓整個社會都能從中受益,但同時也要減輕相關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