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燒過海! 澎湖出現首例本土病例

澎湖馬公在10月23日傳出首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防疫團隊啓動防治作爲。(澎湖縣衛生局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馬公在10月23日傳出首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防疫人員針對個案居住地周邊執行噴藥滅蚊等緊急防治工作。(澎湖縣衛生局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馬公在10月23日傳出首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防疫人員針對個案居住地執行噴藥滅蚊等緊急防治工作。(澎湖縣衛生局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離島澎湖繼8月份有一名確診的臺南個案曾到澎湖旅遊及就醫後,都未傳出有登革熱確診病例,沒想到時序都入秋並吹東北季風后,日前卻傳出有一登革熱本土病例,這也是今年以來澎湖縣首例登革熱病例。

澎湖曾在2011年9月22日確認第一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後,就因防疫不力讓疫情蔓延,不但一週內即增至7例確定個案,還一直延燒到年底逾百例,也累壞了衛生機關等單位。當時登革熱疫情延燒不退,疫調顯示家戶內、外的積水容器是病媒蚊指數達警戒值的禍首。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於10月23日接獲醫院通報,確診一名40多歲本土登革熱病例,該個案居住於馬公市,疫情調查顯示個案於10月7至11日有赴本島旅遊及洽公,10月18日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及倦怠等症狀,10月20日曾就醫但症狀仍未減緩,10月23日再次就醫後經醫療院所檢測NS1爲陽性通報確診,這也是今年以來澎湖縣首例登革熱病例。

衛生局指出,防疫團隊接獲通報後立即啓動防治相關作爲,於10月25至26日,由環保局、警察局、里長及各相關單位共同合作,針對個案居住地周邊100公尺範圍及工作地點執行強制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及噴藥滅蚊等緊急防治工作。

衛生局局長陳淑娟表示,登革熱的潛伏期爲3-14天,通常爲4-7天,被病媒蚊叮咬並不會馬上出現症狀,由於登革熱從發病前1日到後5日都有傳染力,在這段期間內如遭病媒蚊叮咬,登革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複製後,此時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再叮咬其他人後,就會造成社區中的傳播。

若這些隱藏在社區內的病患能快速被通報及掌握,有助於衛生單位即時採取防治措施,另請民衆儘速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並進行社區環境整頓,進而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避免疫情擴大。

衛生局也呼籲,如有登革熱熱區活動史,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停止上班上學,立即前往本縣醫療院所就醫及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另籲請醫療院所落實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羣聚史),加強通報警覺,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以利及早發現隱藏個案,避免疫情於社區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