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疫情全臺加溫 花蓮衛生局籲有疑似症狀快就醫

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衆落實孳生源清除,住家環境要注意防蚊。(花蓮縣衛生局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衆落實孳生源清除,住家環境要注意防蚊。(花蓮縣衛生局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中南部登革熱持續升溫,本土個案已累計破千例,花蓮縣衛生局說,正值暑假民衆往來頻繁,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要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同時也請民衆巡視住家環境是否有積水處,減少病媒蚊孳生。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8月1至7日,全臺已有8縣市出現本土病例,累計共達1109例,重症9例、另有1例死亡。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全國病例數爲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民衆在規劃出遊時,應事先查詢瞭解各地疫情狀況,民衆前往登革熱流行或蚊蟲較多區域,應做好個人防護及防蚊措施。

朱家祥說,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蚊子叮咬對象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周圍環境存在病媒蚊的孳生源,就有可能引發登革熱流行。

朱家祥說,登革熱的潛伏期通常爲4至7天,典型症狀包括突發性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和皮膚出疹等。如果連續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

因臺灣氣候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喜歡環境,斑蚊的幼蟲喜歡孳生在人工或天然容器的積水內,因此清除住家積水處,可有效防止此孳生源。登革熱相關資訊可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國內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撥花蓮縣防疫專線8226975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