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業如何實現“高跳快跑”①丨“技術之外的因素”對一家瞪羚企業意味着什麼?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華

開欄的話

瞪羚企業是指那些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爲支撐進入高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宛如瞪羚,雖個頭不大,但跑得快、跳得高。

作爲衡量地區經濟活躍度和創新創業活力的重要風向標,瞪羚企業具備強大創新能力和巨大成長潛力,能夠爲經濟增長注入新鮮血液,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爲了讓瞪羚企業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我國正加快建立梯度培育體系,在金融扶持、人才引進、創新研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但目前這類企業還存在融資難、人才流失、新增數下降等階段性難題。如何爲瞪羚企業提供更優成長環境,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脫穎而出,這已經成爲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命題。

從今日起,本報開設“瞪羚企業如何實現‘高跳快跑’”欄目,探尋瞪羚企業加速涌現、茁壯成長的新路徑。

閱讀提示

作爲盟維科技創始人,張躍鋼對於“技術邏輯”的熟悉程度遠勝於“商業邏輯”。在他看來,如果一座城市對於長期追求前瞻性產品創新研發的企業沒有較高的包容度,那麼“這家企業可能很難存活到產品被市場廣泛接受的時候”。

無論是盟維科技還是張躍鋼,他們都在期待一個節點,一個能真正讓“瞪羚”起跳,而且跳得更高的節點。

在落戶安徽合肥的第六年,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的張躍鋼面對記者說出一個關鍵詞:包容。

成立於2017年的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鋰金屬電池研發的初創企業,也是一家“紮根”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瞪羚企業,致力爲無人機、電動汽車等領域提供具有競爭力的鋰金屬電池產品和動力電源解決方案。

作爲盟維科技創始人,同時也是納米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家,張躍鋼對於“技術邏輯”的熟悉程度遠勝於“商業邏輯”,但“商業路徑”的演進邏輯有時並不完全遵循“技術路徑”的節奏。企業這些年的發展經歷也讓他明白,“技術之外的因素”對於一家瞪羚企業而言是多麼重要。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張躍鋼充分感受到“包容”對於一家初創型科技企業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如果一座城市對於長期追求前瞻性產品創新研發的企業沒有較高的包容度,那麼“這家企業可能很難存活到產品被市場廣泛接受的時候”。

具備行業領先的“硬實力”

2024年是盟維科技收穫頗豐的一年。這一年,盟維科技成功備案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這意味着盟維科技的相關開發項目有望獲得“擇優立項支持”。在此之前,該企業已經入選安徽省產業基礎共性技術服務平臺,並獲批首批安徽省企業研發中心認定。

實際上,就“技術路徑”而言,張躍鋼可謂信心滿滿。

深耕動力電池領域多年的張躍剛堅信,重量更輕、能量更高的鋰金屬電池,可以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不足的問題。

盟維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周莉莎告訴記者,當下鋰金屬電池行業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全球對鋰金屬電池技術的研發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據周莉莎介紹,相較於石墨和硅碳,金屬鋰負極的活性極強,這導致其在安全性方面面臨更多的挑戰,這同時也是鋰金屬電池技術長期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的原因之一。

記者瞭解到,近幾年,盟維科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人員佔比超五成,並在鋰枝晶生長機理觀測、電池循環壽命驗證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

其中,2018年,盟維科技開始研發以金屬鋰爲負極的高能量密度電池;2020年,盟維科技450Wh/kg能量密度的鋰金屬電池在航空飛行器領域得到應用驗證;2022年,鋰金屬電池自動化製造線落地;2023年,完成鋰金屬電池自動化製造線全線系統智能升級……

“一年一個臺階,擁有人無我有的‘硬科技’,這是科創型企業必須具備的‘硬實力’。”周莉莎說,這也是盟維科技的產業化進程相對領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撬開市場應用的“一條縫”

一項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樣品變爲市場上的商品的過程,常常被外界稱爲“死亡之谷”。有研究數據顯示,大量的科研成果,在還沒走向市場之前就已經消失在“基礎研究商業化”的道路上。

盟維科技首席運營官劉敏對此深有感觸。

從北京來到合肥加入盟維科技運營團隊之後,劉敏發現,研發團隊除了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取得技術上的突破,單就市場開拓層面而言,公司遇到的挑戰也是始料未及的。

“早期,很多人不瞭解企業是做什麼的,即便說得再怎麼詳細,對方可能也不相信,企業就很難深入挖掘客戶的需求。”劉敏認爲,如果不能瞭解真實的市場應用需求,研發過程可能就是“閉門造車”,“和實驗室研發沒什麼兩樣”。

彼時,整個企業的研發團隊都在朝着“剛需”的方向去尋求突破:既然鋰金屬電池的能量密度起步就在400Wh/kg以上,遠超當下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標準,那就“不考慮地上跑的,而考慮一下天上飛的”。

“搜索的範圍越來越小,核心客戶的畫像也就越來越清晰了,企業成功撬開了市場應用的‘一條縫’。”劉敏告訴記者,海外一家企業竟然從當地媒體刊發的一則不起眼的新聞報道中瞭解到盟維科技業務範圍,隨後主動打電話要求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年,隨着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該企業收到越來越多來自工業無人機企業的訂單。今年5月,盟維科技與合肥當地的一家新能源航空器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針對該企業旗下一款電動固定翼飛機及其他幾款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所使用的電池展開定製化開發。

隨着越來越多應用場景的落地生根,這對盟維科技也意味着,市場的“口子”越來越大了。

給予足夠寬容的“軟環境”

2023年下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綱要》提出,要突破高能量密度鋰電池、高比功率氫燃料電池、高效率電推進系統等關鍵技術。

如果說企業此前探索的應用場景還只是撬開“一條縫”的話,那麼,相關利好政策的持續出臺,無疑是爲高能量密度電池市場應用打開了一道更加敞亮的“大門”。

盟維科技所在的合肥,同樣也在搶抓低空經濟的風口。近年來,合肥堅持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爲主攻方向,大力培育空天技術產業,系統推進“商業航天—深空探測—低空經濟—全空間無人體系”的創新、迭代、變革、融合。目前,全市集聚各類企業100多家,建立了產品設計、製造、測試、運營、服務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全空間無人體系產業生態。

各種有利條件正加速集聚,營商“軟環境”也在不斷優化,但一家年輕企業的發展進階之路卻未必是一帆風順的。

“技術突破和商業突破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邏輯,如何在取得技術突破的同時也能取得商業模式的突破,讓好技術如何變成好生意,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切換。”劉敏說。

周莉莎此前曾受邀參加了一次動力電池論壇,在論壇發言環節,她坦言,“任何一項新興技術從誕生到商業化落地,必將經歷一個從技術驅動到市場驅動再到規模驅動的過程。”

在時代鉅變的潮流之中,面對未知領域,如何通過持續創新保持核心競爭力,這是企業能否實現穩健和長遠發展的關鍵。

“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而時間也會考驗各方的耐心,包括每一個投資方,大家不僅要突破市場,還要突破自己。”劉敏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