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在北京召開爲全球水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龍頭”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供圖

9月11日至15日,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本屆大會以“水與萬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爲主題,凝聚了國際社會治水共識,深化了水利行業國際交流與務實合作,同時展示中國治水成就、講好中國治水故事,爲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確立國家“江河戰略”,謀劃了國家水網等重大水利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我國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守護江河安瀾講好中國治水故事

江源之上,萬物善變,冰與水在高原頻繁切換着形態,聚於湖泊、養在溼地、或滲透地下,溪流無聲,從未懼怕過山川溝壑、險峻奇峰。

三江源,雪山冰川磅礴、江湖溼地縱橫,黃河、長江、瀾滄江等大江大河在此孕育,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高原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啓動區,是我國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素有“黃河之源、千湖之縣”美譽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水生態綜合治理,湖泊數量從曾經1800個增加到如今的5800多個,瑪多縣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成爲了三江源水生態保護顯著成效的最好例證。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黃河衝出邙山後,在廣袤的中州平原縱橫決蕩,泥沙沉積、高壩懸牀,“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歷史上的開封城屢建屢淹。近年來,河南省開封市不斷加強水系水利建設、持續完善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和加快推進“四水同治”“五水綜改”等,順利通過了黃河連續遭遇編號洪水、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秋汛和迎來黃河調水調沙20年洪水調度等多次防汛大考,開封黃河歲歲安瀾。

黃河浩蕩,奔騰入海。山東省東營市近年來協同做好水文章,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健全用水總量強度雙控指標體系,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治理,探索實施黃河灘區溼地治水新模式,在黃河灘區逐步推廣配套建設農田尾水淨化溼地,實現尾水溼地淨化循環利用。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祖雷鳴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中國專場會議上系統介紹了黃河保護治理經驗:着眼黃河長治久安,構築水旱災害堅固防線;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維護黃河健康生命;強化體制機制法治管理,着力提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

萬里長江,浩蕩東流。長江作爲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極爲重要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指引下,長江流域攜手共治不斷走深走實。鄂贛湘三省協同治理“一江兩湖”,浙皖兩地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多地把岸線治理轉變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在長江上游一級支流赤水河,雲貴川三省按照統一標準治理污染排放和非法捕撈,曾經難覓蹤跡的一些魚種再次回到人們視線之中。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吳道喜表示,多年來,長江水利委員會加快推進流域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着力強化流域治理管理,通過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統一調度、全面實施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管控、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深化協商協作等有力舉措,推動長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持續提升,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河湖生態復甦加快,水資源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指出,中國在不懈治水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治水必須以科學的思想理論爲指導,中國治水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於有“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科學指引。二是堅持聚焦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三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高度重視水安全風險,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健全防範化解水安全風險體系。四是堅持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準確把握人與水、水與生態、水與經濟社會等辯證關係,推動實現人水和諧共生。五是堅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分析水安全問題,推進全要素治理、全流域治理、全過程治理。六是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提升水利治理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能力和精細化、科學化、法治化水平。

科學節水用水優化配置水資源

中國科學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夏軍指出,中國由於人均水資源總量不高,空間分佈不均,再加上近年來大規模的土地開發和城鎮化以及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頻發,水資源安全形勢面臨嚴峻挑戰,事關可持續發展大局。

節水是解決我國水問題的根本出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部堅持和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大力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節約用水取得明顯成效。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西北內陸,是全國水資源最爲匱乏的省區之一。在蒸發量數倍高於降水量的寧夏中南部乾旱地區,“旱天嶺”“上流水”“喊叫水”等這些與缺水相關的地名,曾經飽含着當地人世代對水的渴盼。近年來,寧夏全面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堅實水安全保障。

湖南省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六位,但時空分佈極不均勻。豐水又缺水,守着“水窩子”,湖南怎樣用好水?

湖南省水利廳廳長羅毅君介紹,湖南堅持把節水作爲解決全省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之策,用好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走出了一條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綠色發展之路。其中湖南省郴州市探索出“八水共治”的“水立方”模式,以流域爲基本單元,把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產業、水文化、水科技、水管理作爲一個整體來考慮和謀劃,全方位立體式管水治水護水,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湖南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專場會議上得到參會專家的積極關注和點贊。

“用水權”改革是我國治水經驗方面的亮點。在本屆世界水資源大會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也分享了用水權改革的經驗。

作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綠色發展先行地,近年來,安吉縣堅持把水作爲最寶貴的生態資源,搶抓入選浙江省“用水權和激勵性水價”改革試點縣這一重要機遇,在水資源的確權、流轉、開發、收益分配等方面不斷創新突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資源價值轉化路徑,拓寬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問題,需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在更大範圍實現空間均衡。”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在“中國治水實踐與全球水治理專場會議”上表示。

“國家水網分爲國家骨幹網、省級水網、市級水網、縣級水網。國家骨幹網主要解決國家水資源宏觀調配和流域防洪減災問題,省市縣水網依託國家骨幹網及上一級水網,以行政區爲單元,形成城鄉一體、互聯互通的水網體系。”張祥偉說。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分別從長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國北方地區調水,連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構成我國水資源配置“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工程開發運營集團化企業,南水北調集團董事長蔣旭光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國家水網及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將切實發揮國家水網建設主力軍作用,全力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規劃建設、加快暢通國家水網大動脈,積極參與推進國家骨幹水網和區域水網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水網建設運營體制機制創新,探索有效的市場模式。

“要管理和調度運營一個龐大的基礎設施體系,必須要有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方法和技術,所以現在數字孿生水利工程、數字水網工程就是要讓高新技術來管理、調度、運行這些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也能夠保證這些基礎設施體系的安全。”國際水資源學會主席、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表示。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其中明確指出,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爲核心的智慧水利系統。

如何推進數字孿生水網建設?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陽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國家水網智慧建設與應用平行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按照“規劃先行、先導推進”的原則,建設數字孿生國家骨幹水網,基本建成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加快推進數字孿生南水北調東線;建設數字孿生省級水網,浙江等第一批省級先導區數字孿生水網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積極推進第二批省級先導區以及市縣級數字孿生水網建設;推進一批重要引調水工程、灌區數字孿生建設。來源:《 中國城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