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回港上市 傳不發新股不融資

由於滴滴在美上市不足兩年,未能透過二次上市方式在港上市,而雙重上市方式的審查則較爲嚴謹,多項要求不能獲得豁免。

截至臺北時間21日晚間7時47分,滴滴美股盤前上漲2.2%至6.03美元。近一個月(截至20日),滴滴股價累計下跌27.43%。

財新網報導,知情人士表示,滴滴可能選擇以介紹形式回港上市,因介紹上市不需要融資,相關流程較爲簡單,轉託管也是已發行股份轉換市場成本最低的方式。至於香港審查的嚴謹程度,將視是否需要向公衆股東融資,若不用進行公衆融資,則比較簡單。雖然其後的交易涉及舊股轉讓,以及普通投資人,但只需要做好資訊披露即可。

私募基金人士認爲,滴滴從美股下市,將面臨來自基礎投資者、次級市場投資者,以及監管機構的挑戰,其回港上市之路註定崎嶇。

報導指出,滴滴可能以停止報告(Going Dark)方式從美股下市,而非採取私有化方式。知情人士表示,滴滴不會以私有化方式下市,主因是資金短缺,又難以借取過渡貸款,成本也高,而私有化的股份不僅是流通股份,還有大批將於12月28日解禁的股份。

外資銀行人士指出,滴滴在美上市不到半年,如果以少於發行價14美元回購股票,絕對會引發很多法律糾紛,而私有化所需的金額可能超過200億美元。雖然滴滴可能仍未使用大部分在美上市的集資款項(逾40億美元),但仍不足以支持滴滴進行全面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