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參與CPTPP 兩岸合作共贏
(圖/新華社)
本月18日新加坡以輪值主席國的身分,透過視訊方式召開今年首場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資深官員會議。會中除聚焦CPTPP的執行情況外,應針對有意加入者的申請案交換意見,包括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入會申請。
蔡英文總統對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一直抱旺盛的企圖心。16日她以黨主席身分在民進黨中常會指出,CPTPP是一個高標準的經貿體系,在排除美豬及日本食品的障礙以後,後續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我們必須把握這個空前有利的契機,做好體制調整的修法及協助產業轉型的配套,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加入,持續讓臺灣往前走向國際,提升競爭力。
CPTPP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質,並強調任何有意入會者都必須符合CPTPP的高標準。以臺灣擁有的經貿實力和地緣經濟地位,有條件也有必要參加CPTPP;臺灣應該作好入會的準備,但面臨的障礙非僅美豬和日食而已;即使臺灣獲得美日兩國支持,也不保證能夠順利入會。由於CPTPP新成員的加入採用共識決定,臺灣必須廣結善緣,爭取所有成員國支持。
其實,美國對於臺灣加入CPTPP的助力有限。川普在位時希望以單打獨鬥的方式,維持「美國第一」,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讓亞洲國家大失所望,也使中共趁虛而入,取得主導地區經濟整合的地位。亞洲國家夾在中美兩大之間,面臨安全與經濟利益孰重孰輕的難題。
拜登上任後採多邊主義,積極重建與盟友的緊密關係。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SEAS)今年2月16日發佈年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超過美國,是對東南亞最具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國家;但如果東南亞民衆被迫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57%受訪者傾向與美國結盟,而選擇中國的則有43%。可見在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下,美國在亞洲國家當中,仍享有相當高的民意支持度。
但基於內政因素,拜登政府已公開聲稱不會重返CPTPP,而是另起爐竈,構建他的「印太經濟框架」。美國2月11日公佈的「印太戰略」報告,明顯就是劍指中國。誠如美國行政當局的一名高級官員所說:「我們認識到我們改變中國的能力有限,因此試圖塑造圍繞中國的戰略環境。」作爲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印太經濟框架」就帶有經濟圍堵中國的色彩。
中美關係每下愈況,臺美關係則是水漲船高,臺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可能性,當然大於加入CPTPP;但因前者的「抗中」意味濃厚,是否會對後者產生排斥作用,值得我方深思。日本緊隨美國的兩岸政策,所謂「臺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日美同盟有事」的說法,會使日本對臺灣的助力,質變爲中共對臺灣的阻力。
既然障礙來自對岸,就應從兩岸關係着手。作爲CPTPP輪值主席國的新加坡,其在兩岸關係可以扮演的溝通角色就不容加以忽視。在臺灣相關民調中,新加坡多次超過日本,成爲臺灣人最喜歡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曾成功舉辦「辜汪會」和「馬習會」,爲兩岸和解做出重大貢獻。期待新加坡能化阻力爲助力,讓兩岸都能順利加入CPTPP。
未來兩岸加入CPTPP存在「先進後進」、「一進一不進」、「同進」和「同時不進」四種可能性。兩岸應從「互利共贏」的角度,看待雙方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問題。從歐盟的發展經驗看,法、德曾因經濟整合而化解世仇;兩岸也有可能因此化干戈爲玉帛。因此,我們希望兩岸申請入會的結果是「皆大歡喜」。
臺灣申請加入CPTPP確有敏感之處,報載蔡政府在過程中刻意保持低調,這應是明智之舉。在兩岸官方不相往來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約束自己,「不說損人不利己的話,不做吃力不討好的事」,真正落實蔡總統說的「不挑釁、不冒進」。
(作者爲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