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的新標竿 縣市「地方自願檢視報告」實踐永續目標

饒慶鈺表示,不論是個人、學生、企業或政府,自願才能形成合作關係,不要等有規範了再來做。(李柏澔攝)

由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的「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今(24)日邁入最後一天,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代表受邀分享縣市永續目標的做法,各縣市均指出,透過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 VLR)來達成各項都市永續政策,更成爲地方政府治理的新標竿。

2015年聯合國發佈「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各國開始在制度面、做法上開始響應,新北市於2019年發表第1本SDGs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LR),此爲全臺第1個發佈該報告的城市,後續更發佈VLR2.0版本,臺北市、桃園市也推出所屬縣市的VLR。

新北市代表,新北市政府秘書處處長饒慶鈺表示,新北市於2019年發表第1本SDGs地方自願檢視報告,現在已經出到第2本,這最重要的就是「自願」,不論是個人、學生、企業或政府,自願才能形成合作關係,不要等有規範了再來做,當全球已經走向永續這條路,臺灣只能選擇改變或被動改變,而臺灣的SDGs應符合世界的趨勢。

桃園市代表,桃園市政府研究發展考覈委員會主委吳君婷說,桃園市去年也推出第1版的地方自願檢視報告,這次在永續行動博覽會也推出了2.0版本,這些報告可以說是傳承的工具,永續不只氣候與經濟,其中更包含土地、海洋、新住民與偏鄉教育等,透過下一代對永續的瞭解與實踐來影響更多人,也守護我們的城市。

臺北市代表,臺灣永續環境工程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指出,面對氣候變遷,未來能源使用效率、綠能發展、交通運輸轉型等都要提升,未來建築都市的風貌不能只考量移居,還要把氣候變化、高溫熱浪對都市的影響都考量進去。

賈新興說,時雨量超過90毫米的強降雨,已經在臺北市不少行政區發生過,海綿城市的成效與落實應該要做完整的評估,另爲減少熱島效應,城市風貌也應該有更多綠化、親水的環境。

據瞭解,臺北市的地方自願檢視報告已推出到3.0,今年下半年預計推出「臺北市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2.0」,構建零碳臺北、氣候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