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時代+市場波動 資產管理“不可能三角”如何破解?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隨着6家國有行和12家股份行陸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存款利率進入“1”時代。8月以來,債市震盪備受投資者關注。

面對低利率時代和金融市場加劇,投資者有哪些變化?金融機構應該如何應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在“2024資產管理年會” 上注意到,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從資金端來看,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全球多元配置需求上升,這就需要金融機構不斷提升投研能力,做好大類資產配置。

資金流向銀行理財、公募債基

大額存單下架、存款利率再度下調……“存款搬家”現象受到關注。7月,銀行理財規模高增。據華西證券研究所測算,截至7月31日,理財規模較6月末增加1.43萬億元。

在“2024資產管理年會”上,交通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金旗表示,國內財富管理市場呈現四大特徵:

一是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據央行《2024年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數據,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比爲61.5%,較一季度略有回落,仍處歷史高位,反映居民儲蓄意願強、風險偏好低。大類資產“債強股弱”,也折射出居民風險偏好有待提升。

二是無風險利率明顯下行,帶動固收資產和固收產品的回報率走低。從產品端看,新發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從去年同期的3.63%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05%,下行58BP。2024年上半年發行的資產管理類信託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較2023年全年平均下降134BP。

三是居民存款流向銀行理財、公募債基。一方面,監管整頓“手工補息”、銀行下架通知存款推動無風險利率下行,帶動居民財富由存款流向資管產品。另一方面,債牛行情吸引資金流入理財產品、公募債券型基金。2024年上半年,中證全債指數上漲4.31%,截至2024年6月末,據銀行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數據,全市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爲28.52萬億元,較2023年年末增長6.42%;據基金業協會統計,全市場公募債券型基金規模爲6.89萬億元,較2023年年末增長近30%。

四是居民的全球多元配置需求上升。適度的全球配置有助於拓寬收益來源,降低地域風險,分散配置股、債、商品等低相關性資產有助於提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收益。受海外資產收益走高以及黃金走勢強勁等因素影響,公募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存量規模在2024年上半年分別增長19%和78%,國內投資者的全球配置、多元配置需求持續釋放。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和螞蟻理財智庫發佈的《中國居民投資理財行爲調研報告(2023)》顯示,在投資理財行爲方面,2023年居民期望收益逐漸降低,理財產品配置偏好更加集中和偏於保守,公募基金配置繼續降低。其中,權益類配置降低、固收類增加,體現出避險的特徵。銀行存款類、公募基金和債券類資產仍然是2023年居民投資比例最高的三項資產。

多元配置降低組合波動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當前市場變化,踐行投研驅動下的資產配置是財富管理機構的應對之道。

金旗表示,資管新規落地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已經迴歸“不可能三角”(指不損失本金、獲得超額收益和保證自由申贖三者不可兼得),隨着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存款吸引力下降,信託、理財等產品收益走低、波動加大,傳統的單一固收投資早已無法適應當前市場。對財富管理機構而言,結合投研前瞻視角,引導客戶分散配置低相關性資產,可有效降低組合波動風險,讓客戶的投資理財更容易堅持。在資產配置組合中,各類資產擁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比如權益資產是個人投資者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的重要工具,固收資產是長期收益穩健增長的“壓艙石”,而黃金則可以對衝極端風險事件、提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浦銀安盛基金首席指數量化官楚天舒認爲:“低利率的環境趨勢下,資產端肯定要配固收類的產品。需要注意的是,隨着利率降低,銀行的收益都是降低的。整體來看,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金融機構如果照顧到當下投資人的情緒以及風險偏好,那麼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是固收類產品。作爲專業的投資人,金融機構應該考慮到投資人長遠的利益,可以先從區域的角度考慮全球的資產配置,從風險偏好考慮的是股債的配置,下一步再考慮權益中間行業之間的輪動配置。”

對於投資者而言,華寶證券分析指出,隨着存款利率的不斷下行,原先高息儲蓄、大額存單等居民熟悉且無風險的投資方式可能越來越少,且收益在不斷走低,但居民渴望財富增長跑贏通脹的需求不會減少。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需要合理分配資金,在留存一定的現金儲備之外,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低風險收益穩定的債權類資產和高風險高收益的權益類資產等大類資產間進行分配,均衡投資。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