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華茂美堉獎”啓動:面向一線美育工作者

6月25日,第三屆“華茂美堉獎”推選工作正式啓動。百圍之木,始於勾萌;大美之育,重在培根。爲了從根部澆灌“美育之花”,今年華茂美堉獎將獎勵多名獲獎人(團體),獲獎者將獲得獎金、金質獎章及榮譽證書。獎勵多名提名獎獲獎人(團體),提名獎獲獎者將獲得獎金、銀質獎章及榮譽證書。第三屆華茂美堉獎獎金總額100萬人民幣,並將於今年11月初在寧波東錢湖舉行頒獎典禮。

2023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華茂教育發起的“華茂美堉獎”正是在講述中國的美育故事,用有形美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與無形美的靈動碰撞出火花,美的張力就此迸發,在心靈深處被綻放。

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希臘前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表示,美育的核心價值在於,它幫助我們在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中經由感官學會認識自己、理解世界。然而美育如此舉足輕重,卻在教育體系中被邊緣化或長期忽視,讓美育在教育體系中一些重要領域處於落後地位。他相信,“華茂美堉獎”將是一個具有變革意義,對人類的教育系統產生深遠影響的獎項。

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表示,美育事業是培養中國未來人才的重要一環,其目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指出,“華茂美堉獎”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思想性,來自國內外的獲獎者,都擁有一種人類的共同價值,即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二是公益性,獲獎者主要來自於欠發達地區,因爲這些地區的美育更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關愛和支持;三是開放性,中國的美育不僅要在開放的環境中發展,更需要在世界上講好中國美育發展的中國故事。

第三屆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

2021年,首屆華茂美堉獎分別頒給中國著名油畫大師全山石先生和葡萄牙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扎先生;2022年,第二屆華茂美堉獎分別頒給中國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和澳大利亞藝術教育機構The Song Room,併爲10位美育工作者(團體)頒發了提名獎。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認可和一致好評。

據悉,今年獎項的評選將拓展範圍並增加獎勵數量,更加強調有中國元素。獎項被提名條件爲,長期在一線從事美育工作,在美育人才培養、美育理論研究、美育實踐創新、美育途徑拓展、美育環境營造、美育經驗傳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事蹟感人,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美譽度。提名截止後,華茂美堉獎秘書處將根據章程,將符合條件的被提名人(團體)材料提交至評審委員會評審,評審委員會綜合評議後,確定獲獎名單,並將在相關媒體及華茂美堉獎官網上公佈。

第三屆“華茂美堉獎”推選工作將於2023年8月31日截止,可以通過華茂美堉獎官網(www.dqhef.com)及“湖畔問教”微信公衆號線上提名通道提名推薦,或者下載提名錶,填寫併發送至華茂美堉獎官方郵箱 mprize@dqhef.com。誠邀社會各界人士、機構提名推薦。

【“華茂美堉獎”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爲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尤其美育教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新時代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創立於1999年的華茂教育集團,多年來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語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是使命,藝術是核心,美育是信仰”的原則,培育華茂學子愛黨、愛國、愛家庭、愛自己的家國情懷。華茂教育在創始人徐萬茂先生的帶領下堅持“大教育”“大藝術”“大美育”的教育觀,秉持“承認差異,提供選擇,開發潛能,多元發展”的教育理念,以企業跟着教育走,以教育爲終生使命的初衷來辦學。華茂教育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基於學生個體化差異,全面運用集團整體的教育優勢,提出“100個孩子、100個世界!”,矢志不渝地立足於本土的國際化教育;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經世致用的英才爲己任。

華茂教育集團20多年來認定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以教育報國之心堅定地走藝術教育爲特色的環境育人模式,定位於“教育”和“實業”,確立了“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的經營理念,形成了教育產業園、教育博覽園和教育研究園;去探索教育行業“產學研”一體化的獨特前景,從而來完善中國的美育教育發展之路。

爲了更好地傳播大教育、大藝術、大美育的思想,拓展美育途徑,改進美育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和機構關心和支持美育事業,華茂集團、華茂教育創始人徐萬茂先生髮起成立了“寧波華茂教育基金會”和“寧波徐萬茂美育基金會”。2021年,中國寧波華茂教育基金會決定設立“華茂美堉獎”,獎勵爲美育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中外藝術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一線美育工作者等,志在貫徹落實“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