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廂裡的大風,都是哪來的

某天下班,你拖着疲憊的身體擠上地鐵,腦海中還在回憶着今天的瑣事。坐下後,你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哈欠,感覺眼皮沉重得快要合上。

忽然,車廂內彷彿啓動了一個巨大的鼓風機,猛烈的風迎面撲來,瞬間讓你清醒了幾分。這時你不禁開始思考:爲什麼地鐵車廂內部的風這麼大呢?

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等高校與機構合作的研究顯示,地鐵車廂內部的風速通常在0.1到1.5米/秒之間,最高可達3.96米/秒,風力相當於三級風,可以直接把旌旗吹開[1][2]。

那麼,這股風從何而來呢?

當地鐵列車在狹長的隧道中高速行進時,由於列車與隧道壁之間空間狹窄,列車頭部推擠的空氣不能完全繞過列車流向後方。列車前方空氣被不斷壓縮,形成正壓;後方空氣被拉動,形成負壓,前後產生壓力差,帶動氣流流動,形成活塞風[3]。

活塞風可大量引入新鮮空氣,排除隧道內餘熱,爲乘客提供充足的氧氣 / 圖蟲創意

形象點說,當地鐵高速行駛時,它像是一把無形的梳子,梳理着前方和後方的空氣,造成一種前壓後吸的現象。也有點像家中的吹風機對着牆吹時,風沿着牆面流動,形成明顯的氣流。

例如,當一列地鐵列車以90公里/小時(25米/秒)的速度行駛時,在較寬的雙軌隧道中活塞風可能達到6米/秒,在狹窄的單軌隧道中,氣流速度可能達到10米/秒,足以搖動小樹[2][4]。

活塞風不斷向前推擠空氣,形成一連串的壓力波。就好像,你在一個充滿氣球的房間裡,當你推動一個氣球時,它可能會碰到其他氣球或者牆壁,然後改變方向。同樣,壓力波在遇到隧道中的障礙物時也會改變方向。有時,這些波可能會在某些區域聚集,形成高壓區;有時它們可能會分散開,形成低壓區[5]。

氣壓的差異促使空氣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壓力差越大,空氣流動越快,風速也就越大[6]。這種複雜的空氣流動模式會持續加劇風速。

地鐵鋼軌與車身主要由不鏽鋼製成,含有金屬鐵、鉻、鎳、碳等元素 / 圖蟲創意

那這股複雜強大的氣流是如何進入車廂內部的呢?這就不得不提車廂的氣密性了。

地鐵的氣密性並不是無堅不摧,相反,這些複雜的氣流通過車廂的縫隙,如車門、窗戶和通風系統的縫隙,進入車廂內部,可謂是“無孔不入”[7]。

這種現象在老舊的地鐵線路中尤爲明顯,由於使用時間久,氣密性變差,導致乘客感受到更強烈的風速衝擊。此外,空氣涌入還可能攜帶隧道內的灰塵和雜物,影響車廂內的空氣質量[8]。

一項2021年發表的分析報告顯示,上海、杭州、武漢等城市的地鐵站中,PM2.5日平均濃度都超過了30微克/立方米,是世衛組織給出標準的兩倍多[9]。

研究發現,地鐵站的建成時間越長、位置越深,內部空氣污染也就越嚴重 / 圖蟲創意

同時,列車加速度越高,車廂內的風速也就越強。這是因爲在列車加速階段,車廂內的空氣被慣性力推向車廂後部;在減速階段,慣性力則會減弱空氣流動的速度[1]。

例如,在長沙地鐵6號線的實地測量中,列車在加速階段,車廂內的空氣流速達到最大值,最高風速爲2.37 ± 0.12米/秒。直到列車速度降至約爲最快速度的45%時,風速達到最低點[1]。

當遇到早晚高峰,車廂內部擁擠時,空氣的流動受阻,導致風速相對較低;相反,當乘客較少時,空氣流動更自由,導致風速更高[10]。因此,人員的密度也爲車廂內的“強風吹拂”提供了一部分助力。

那風速是否和地鐵車廂內部的空調系統有關呢?答案是肯定的。地鐵車輛空調系統包括空調機組、通風系統(送風系統、排風系統),當外部空氣經過空調機組降溫或加熱後,通過送風系統送到客室內部;一部分空氣在迴風過程中由排風系統排出車外,等量的新鮮空氣通過機組新風口源源不斷進入客室內[11]。

因此地鐵本身的空調系統送風進入車廂,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車廂內的氣流速度。發表在《國際通氣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伊朗德黑蘭地鐵列車行進過程中,與沒有空調的情況相比,空調模式下的通風效應更強[12]。

所以,下次當你在地鐵上,一陣強風突然吹亂你的頭髮,或者讓你無法站穩時,請盡情感受吧,就好像孫燕姿唱的那句歌詞:“我聽見風來自地鐵和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