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物價時代不會結束

低物價時代不會結束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物價排名

聯合國自1965年起推動PPP的國際比較計劃(ICP),授權世銀編算,每六年辦理一次,透過各國實地查價,算出各國PPP替代匯率折算出GDP,以更真實地衡量各國經濟發展情況,國際貨幣基金(IMF)於非調查年則會進行估算。

■以各國PPP除以匯率會得出「相對價格指數」,此一指數通常以美國爲100,據以比較各國相對物價水準,以2021年而言,日本89.5,韓國72.2,中國64.7,臺灣54.3,2000年時日本142.9,韓國73.0,中國33.0,臺灣69.2,臺灣物價始終較低。

隨着國際油價、榖物行情飆漲,不少人都說臺灣低物價時代結束了,事實不然,物價水準的高低,和物價漲幅大小雖有些關係,卻不能畫上等號。以近月物價高漲就推論低物價時代結束,可謂言之過早。

我們以1990年代的日本爲例,日本是出了名的高物價國家,什麼都貴,不過,他們的通膨率卻非常低,1990年代平均通膨率只有1.2%,莫說低於美、法、德,也遠低於臺、韓等亞洲鄰國,高物價和高通膨不能畫上等號,於此可知。

也許有人會問,那麼,是不是高物價國家,有什麼指標可以判定嗎?有的,可以觀察購買力平價(PPP)除以匯率所得到的「相對價格指數」,PPP是由世界銀行定期調查編制,國際貨幣基金也會在非調查年進行估計,以2000年而言,美國價格指數是100.0,日本爲142.9,意思是日本物價比美國貴四成,說日本是高物價國家,一點也沒錯。

然而,我們如果以1990年代日本的通膨率來推論,恰恰會得出日本是個低物價國家,而這顯然是錯的離譜。一言以蔽之,消費者物價可以觀察通膨的變化,卻無法反映一國物價水準的高低,只有透過購買力平價指數才行。

那麼,我們能不能以今日之我比昨日之我,遙指着升高的通膨率,就推論高物價時代來了?恐怕不行,試想,昔日停滯性通膨年代,連年兩位數通膨率,情況尤甚於今天,我們有因此變成高物價國家嗎?並沒有,非但沒有,隨着1990年代全球化生產、貿易自由化,家電、電腦、玩具愈來愈便宜,這說明未來物價是高是低,除被眼前原油、榖物的行情所左右,也會受到技術進步、生產效率及貿易自由化的日後發展影響,而前者泰半是因戰爭、天候所出現的暫時性反應,後者卻是生產型態的革新,後者的持久力往往又大於前者,這也是何以30年來迭有風暴,但全球物價依然平穩的原因。

物價漲幅其實也藏了許多陷阱,千萬不要以爲漲得厲害就會出現可怕的通膨,舉例來說,我們觀察物價漲幅,通常是取年增率,然而年增率易受去年同期的影響,以今年2月漲幅第一名的香蕉來說,之所以會大漲一倍,是因爲去年同月香蕉價格指數跌至55.5的十年新低,漲幅名列第一,純屬偶然。

反觀秋刀魚價格指數高達172.5,指數之高名列第一,意味秋刀魚自2016年(基期年)迄今年初已經漲了七成,不過,由於基期已高,今年2月年增率僅9.4%,年增率雖落在50名之外,卻不代表秋刀魚變便宜了,對民生的壓力變小了。

任何統計指標都有其觀察重點,也有其侷限性,我們從物價指數只能知道小白菜漲了五成,小黃瓜漲了三成,卻不知道小白菜貴還是小黃瓜貴,同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只能告訴我們去年比前年漲得多,今年比去年也漲得多,卻無法告訴我們低物價時代是否即將結束,然而,從過去30年的自由化經驗可知,只要全球化生產、自由貿易能持續,低物價時代是不會結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