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 | 三中全會後總書記考察陝甘釋放鮮明信號

(原標題:第一觀察 | 三中全會後總書記考察陝甘釋放鮮明信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後,習近平總書記地方考察,來到陝甘大地,4天時間,兩省三市,深入鄉村、社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察實情、聽民意,謀改革、促發展。

(一)推動改革落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

在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重要時點,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考察調研,釋放出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的鮮明信號。

“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主動服務和對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

此次考察調研和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總書記圍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要求,指引各地用改革開放的理念方法,行改革之道、革煩苛之弊、開創新之門,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二)謀劃高質量發展

陝西、甘肅屬西部地區,黃河上中游重要省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

四個多月前,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此次在甘肅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把脈區域協調發展,經略高質量發展大格局。

從渭河這一黃河最大支流,到穿甘肅省會而過的奔涌幹流,總書記循河而行,始終關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對陝甘兩地而言,深入落實黨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就是要積極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在優勢互補、協同發力中把國家政策轉化爲發展實效,以自身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甘肅是農業省份、中國西部重要老工業基地,有着深厚底蘊和紮實基礎,也面臨城鄉、區域、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省情特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甘肅,始終牽掛隴原大地經濟社會發展。

“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農業品牌”,在此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爲甘肅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把脈定向。

(三)指導民生工作

陝甘之行,從民生工程、鄉村振興,到社區治理、黃河岸邊人民生活……老百姓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看得多、問得細、瞭解得深入。

在聽取引洮供水工程情況彙報時,總書記回憶起2013年初來施工現場考察時的情景,要求“多抓這樣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實解決老百姓面臨的生產生活問題”。

走進天水花牛蘋果基地,總書記同果農、農技人員等拉家常,勉勵鄉親們再接再厲,把蘋果產業做得更大更強,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來到蘭州棗林西社區,總書記關切詢問退休老黨員生活情況,要求社區工作“關鍵是要搞好服務,特別是要抓好‘一老一小’這兩個重點”。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爲大。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傳遞出扭住人民羣衆最關心的問題紮實做好民生工作的鮮明導向。

(四)凝聚精神力量

泱泱中華悠久歷史、博大文明,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此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走過周秦故地、伏羲故里、古絲綢之路要衝,望向歷史深處,反覆提及熱愛、自豪、自信。

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駐足凝視刻有“宅茲中國”銘文的何尊,強調“加強青銅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宣傳闡釋,更好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文明的熱愛”;

在伏羲廟瞭解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情況,要求“將這份寶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好,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後人,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麥積山石窟仔細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畫,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莫高精神’,潛心爲國護寶,爲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在波瀾壯闊的黃河畔眺望沉思,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充分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奮鬥精神”。

燦爛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挖掘、研究、闡釋其中內涵,事關爲民族復興立根鑄魂。

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爲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陝甘之行,鑑史觀今謀遠,必將激發起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信心和勇氣,在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更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