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ETF 卡位V型反轉行情

根據JP Morgan預估,大陸疫情升溫,最直接衝擊的下游電動車廠,3、4月將減產9.2萬輛,間接衝擊電池需求約5.8GWh(約當月12%產量)。中信電池及儲能ETF(00902)經理人詹佳峰表示,近期電池相關類股表現疲弱主要反映大陸部分地區進入封城,市場擔憂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停工將影響上游電池需求,而在大陸政府許可下,包括特斯拉、小鵬等電動車大廠可望陸續復工,預期將緩解整體供應鏈壓力。

進入第一季財報密集公佈期,包括上游鋰礦原料、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公司多數仍延續3位數高營收成長,儘管4月份疫情影響部分電池需求,但並不影響全年電池產能預估,而年初俄烏戰爭因素漸趨淡化、鎳價炒作也落幕下,待疫情受控後預期電池類股行情將有望重啓。

凱基未來移動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觀察,目前全球電動車供應鏈運轉的鬆緊問題,成爲2022年電動車市場成長速度的關鍵因素。隨着俄烏戰爭,以及原物料價格上漲、部分工廠關閉等高連鎖反應,對汽車產業的成本問題帶來影響。

除了油價上漲可能直接衝擊到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反觀可帶動電動車需求效應之外,其他重要車體材料的漲價,也將牽動電動車供應鏈產業獲利成長的速度。

電動車需求帶動下,電池供給量趕不上需求,也帶動如鋰、鈷、鎳等核心電池原材料價格走揚,其中像是鋰(99%Min)的價格近三個月漲幅超過70%,估計今年鋰仍然有供需面缺口,鋰價走揚的格局將持續影響電池產業。

另外,有智利的新能源企業從智利最大的阿塔卡馬鹽沼(Salar de Atacama)取得氯化鋰溶液,致力生產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利用目前開發程度最高的鹽湖鋰,來製造鋰電池所需要的核心材料,以期追趕上市場的供需面。

上述這類專注生產於鋰的廠商,或是應用新能源核心材料切入電動車供應鏈的企業,也是未來移動題材廣度領域的擇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