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起火搶救難度高 竹縣消防3步驟有效滅火

新竹縣消防局舉辦電動車滅火演練,採用輕便的擋水板有效滅火。(邱立雅攝)

電動車市佔率逐步增加的同時,如何處理電動車火災無疑是未來消防人員的一大難題,尤其電動車火災有容易觸電、復燃、產生有毒氣體、腐蝕性液體外漏等特性,新竹縣消防局特別於29日下午舉辦電動車火災搶救演練,實際操練3項包括使用緊急插頭斷電、滅火毯搭配底盤冷卻器以及用擋水板蓄水防止鋰電池復燃等方式,依序並有效滅火。

經國家發展委員會估算,至2030年,臺灣電動車掛牌數有望突破100萬輛,不過針對電動車起火後較難滅火,新竹縣消防局自辦相關演練,逐項展示新竹縣消防局今年度新購置的各項電動車搶救器材,如滅火毯、底盤冷卻器、緊急插頭及擋水板等。

消防局指出,電動車火災有容易觸電、復燃、產生有毒氣體、腐蝕性液體外漏等特性,且研究指出需使用75公噸以上的水量才足以初步滅火。目前國外處理電動車火災大多打造大型水槽車,將燃燒車輛直接夾入水槽內靜置冷卻滅火。但此方式所需使用的空間大、水量多,而國內道路空間有限,無法符合實際救災需求。對此新竹縣消防局想出輕質擋水板,單人即可輕鬆搬運,並能大幅降低車輛冷卻所使用的水量,對於消防人員在車輛火災搶救流程上無疑是一大躍進。

此次電動車火災搶救演練中,爲增加演練真實性,演練模擬電動車火災容易熱失控的特性,消防人員使用緊急插頭,可視車款型號更換不同款式的公接頭由電動車充電孔插入,即可第一時間爲電動車斷電,確認斷電後,才以大量噴水防護。

爲侷限電動車火勢影響範圍並限制外部氧氣供給燃燒,消防人員以滅火毯覆蓋車輛,同時將底盤冷卻器插入車輛下方,直接噴水冷卻位於底盤的鋰電池,以底面冷卻、全面窒息的方式,有效控制火勢。

待火勢撲滅後,爲防止電動車復燃,消防人員會再以擋水板將車輛包圍後向內灌水,即可在現場快速建立小型蓄水池,將電動車靜置其中,防止鋰電池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