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現金、無卡存取款暫停!銀行風險管理加碼

近日,多家銀行對電子現金或無卡存取款業務作出調整和收緊。5月30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銀行ATM機已取消無卡預約取款和無卡存款功能。

有專家指出,以上業務調整是出於安全性及成本考量。電子現金支付時無需密碼,容易導致盜刷風險,上述做法是銀行跟進反電詐、反洗錢要求,同時也是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各家銀行預計會快速跟進。

多家銀行加碼安全管理

手機支付便捷的當下,許多傳統的銀行業務也在“輕量化”。電子現金、無卡存取款等功能的出現,爲人們的支付和儲蓄提供了不少便利。然而,近日有多家銀行對相關業務作出調整,風險管理再度加碼。

5月29日,農業銀行發佈一則公告稱,將自2024年6月1日起,對零餘額電子現金應用停止提供服務,對於客戶卡片中仍有電子現金餘額的,將繼續提供消費、查詢等服務。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去年7月份,建設銀行也曾發佈通知,停止該行旗下銀聯標準龍卡借記芯片卡電子現金業務的開通及圈存功能。

電子現金是一種免密的小額支付方式。根據建行此前的產品介紹,電子現金是利用金融IC卡片內部存儲專門的賬戶信息而特有的小額支付賬戶,使用前需先對賬戶進行充值或圈存,消費時無需聯機,脫機即可完成支付,無需簽名和密碼,使用過程類似公交IC卡。

“農行叫停零餘額電子現金服務是出於安全考量。”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記者直言。

同樣的考量也體現在對無卡存取款業務的收緊上。今年5月以來,已有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和農業銀行對無卡現金業務做出限制。

5月21日,交通銀行發佈公告稱,“爲推進業務高質量發展,加強風險管理”,將於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個人手機銀行中無卡取款功能中的預約取款服務。記者從公開信息瞭解到,該業務的運作方式是由客戶當天在手機銀行端預設取款信息,隨後在ATM機輸入即可取款。由此看來,在身份真實性的核驗方面似乎有所欠缺。

此外,5月16日,中信銀行也表示,爲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自5月17日起,關閉現金自助設備授權碼取款功能。農業銀行則於5月9日起暫停掌銀無卡取款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這並非是對無卡業務的全面取締。三家銀行均表示,此後仍可通過智能機以讀卡、刷臉或手機銀行掃碼的途徑辦理無卡業務。

出於風控與成本考量

“原來還可以無卡存取款啊,我從來都是拿着卡去,有無卡業務但從來沒操作過。”對於部分無卡業務功能受限的消息,不少網友直呼“未使用過”或“根本不瞭解”。

蘇筱芮指出,近年來,多家銀行相繼“收緊”無卡存取款業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無卡存取款功能本身的存取頻次不高,繼續使用將耗費維護成本;二是無卡存取款相關的風險因素不容忽視,使用實體卡將爲客戶存取款多一道安全防線。

當前,各家銀行無卡業務情況如何?5月30日午間,記者走訪滬上部分銀行網點,就ATM機無卡業務功能諮詢工作人員。“我們目前手機銀行裡無卡取現功能是用不了的,ATM機可以掃碼取款,但不支持無卡存款,存款只能到櫃檯。”工商銀行某支行網點經理告訴記者。

交通銀行ATM機的預約取款已下線,但無卡存、取款業務均可使用。以無卡存款爲例,用戶需提供有效身份證原件或信息。

交通銀行自助無卡存款業務界面 (李若菡 攝)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對無卡現金業務的加碼管理並未全面普及。例如,江蘇銀行某網點的ATM機上仍有預約取款的選項。

“無卡存取款業務的‘收緊’對客戶側主要是緊急存取款方面的影響,涉及到此類業務應及時攜帶好實體銀行卡;銀行則應在覈實好用戶身份及存取款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再考慮便捷性提升相關的改進內容。”蘇筱芮建議道。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指出,動態密碼的技術漏洞很大,銀行收緊無卡取現金業務主要是出於風控要求。

“我國正在開展反電詐、反洗錢活動,現金是最常見的洗錢通道,正常的大額取現需要合理用途、本人操作這是反洗錢的基本要求,而頻繁無卡取現具有明顯的洗錢特徵。收緊無卡取現,這是銀行跟進反洗錢要求,同時也是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各家銀行預計會快速跟進。”李楠指出。

而在蘇筱芮看來,從電子現金、預約取款到現在人臉識別、掃碼取款等,業務途徑的轉變也反映了金融業務與金融科技結合的進步。未來,銀行也需要不斷精進科技水平,築牢安全防線,防範黑灰產使用諸如AI換臉等最新技術造成賬戶風險。

“後續預計還會有銀行跟進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在持續強化金融風險防控的大背景之下,預計將會有更多銀行從業務細節着手,對不常用功能等作出優化與調整,從源頭做好風險管理。”蘇筱芮預測道。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作者: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