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孃不愛 臺灣之光命運多舛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臺灣清冠一號」中藥方劑,經臨牀證實有療效。(本報資料照片)

2020年由國內中醫藥研究所自行開發的臺灣清冠一號,銷售至全球數10個國家,有「臺灣之光」美稱,深獲總統蔡英文肯定,但在臺灣本土卻未見重視。去年本土疫情嚴重之際,不僅未被列入臺灣疾管署治療指引,即使在2022年4月18日列入指引後,全民都以公費使用,但上路不到2個月,紓困補助費砍半,民衆使用公費清冠療程當場從10天變成5天。

早在2020年疫情之初,中醫所以研發成功的清冠一號醫治確診者,臨牀證明有效,但卻未被列入疾管署的治療指引,無法向疾管署申請費用;加上新冠肺炎屬新興疾病,因此也不在健保給付範圍,根本是「爹不疼、娘不愛!」諷刺的是,清冠一號只好在國外販售,並取得很好的口碑療效。

衛福部則是直至2021年底,才通過清冠一號EUA,列入疾管署的治療指引,但也僅限住院病患,由中西醫會診後,確診者才得以使用。相較高端疫苗在未完成3期臨牀試驗就給EUA,待遇真是天壤之別。

終於等到今年本土疫情升溫,4月18日清冠一號納入公費,居家照護的確診者,皆可以公費使用,然而上路不到兩個月,原本療程爲10天的藥量,因爲紓困預算補助減少,公費療程當場砍半隻剩5天。

由於能有效緩解新冠肺炎帶來的症狀,被確診者形容「猶如解藥」般的神效,加上抗病毒藥物使用對象限制多,多數確診者只能靠清冠一號來緩解症狀,但一盒1500元所費不貲,不限制公費對象,經濟弱勢者才能獲得健康平等權。

未料諷刺的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日前才公佈清冠一號與清冠二號的臨牀結果,能有效降低染疫者的重症、死亡率,中秋節前夕卻遭突襲宣佈9月15日起限縮公費對象,臺灣之光清冠一號,一路走來可謂命運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