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珂珂:建議行業探索開發智能網聯汽車專屬車險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未來,保險業如何更好地服務廣東高質量發展?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丁珂珂在今年廣東兩會圍繞“完善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保險制度”“保險服務廣東‘百千萬工程’”等領域帶來了多項建議。

廣東兩會期間,丁珂珂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後,她對未來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特別是廣東在製造業當家、“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多個行動中取得喜人的成效,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改造,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丁珂珂表示,隨着智能網聯汽車的飛速發展,駕駛權限也逐步由駕駛人(人類)轉讓給車輛(機器),包括保險在內的相應配套制度應加速推進,爲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提供更好支撐。同時,當前保險助力參與“百千萬工程”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應進一步完善風險保險體系,增強延伸服務能力。

建議行業探索開發智能網聯汽車專屬車險

南方財經:今年廣東兩會,你聽完政府工作報告感受如何?你的議案主要關注哪些領域?

丁珂珂: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後,我對未來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2023年,廣東生產總值達到了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同時,廣東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改造,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特別製造當家、“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等行動取得喜人的成效,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

今年,我聚焦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一是建議進一步完善智能網聯汽車保險制度,細化智能網聯汽車的投保要求,規範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品適用範圍、保險責任、理賠流程等,爲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供明確的法律指引和保障;二是建議儘快開發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車險產品,爲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中的各參與主體如主機廠、所有者或運營方、核心系統零部件供應商等提供權責對等、風險對價的保險保障,促進相關行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考慮到產業發展初期,應該發揮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呵護產業健康發展,適當降低科技企業的成本,建議可以考慮將相關保險產品納入科技保險補貼範疇。

此外,我圍繞如何引導保險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提出建議,一是支持保險業積極參與和融入綠美廣東、“百千萬工程”等重點項目,鼓勵“保險+”創新產品、機制及服務模式;二是支持保險業通過產品創新、科技賦能,健全縣域風險保障體系;三是優先在省內沿海市縣出臺海洋裝備、漁業種苗、深海養殖、藍色碳匯等領域創新保險鼓勵政策,服務海洋牧場建設;四是鼓勵保險業積極參與支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建立線上線下消費幫扶機制,助力廣東地區優質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市場。

南方財經:你在建議中提及“測試示範政策對不同類型車輛購保要求不清晰”,此種現象將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以及財險行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從你的感受而言,智能網聯機構對相關業務的投保有哪些迫切需求?

丁珂珂:隨着智能網聯汽車的飛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級別逐步提高,駕駛權限也逐步由駕駛人(人類)轉讓給車輛(機器),包括保險在內的相應配套制度應加速推進,爲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提供更好支撐。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印發了《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試點使用主體按規定爲取得准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上路通行購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及每車不低於五百萬元的交通事故責任保險。

但智能網聯汽車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示範運營等不同場景下保險業務的開展存在較大差異,產品適用範圍、精算定價及理賠實務均面臨實操難點。比如在產品方面,目前依然沒有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專屬車險產品,而用現行車險產品加一些非車條款組合的方式並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求,也無法保證風險與費率定價相匹配。伴隨更多的企業由封閉道路測試向開放道路商業運營逐步過渡,示範運營的規模不斷擴大,急需要政策進一步細化和明確,我建議儘快開發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車險產品,爲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中的各參與主體如主機廠、所有者或運營方、核心系統零部件供應商等提供權責對等、風險對價的保險保障。

與傳統汽車相比,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在駕駛主體方面發生變更,出現交通事故進行責任認定時,現行道路交通法規難以將無駕駛人車輛直接認定爲第一責任主體,給理賠界定造成困難,也影響了產業的發展。智能網聯機構也希望客戶能夠放心使用、購買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而保險兜底是讓客戶安心使用的重要保障之一。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和政策體系,明確自動駕駛事故認定邊界、產品責任等,並細化智能網聯汽車的投保要求,推動保險行業積極探索和創新,規範智能網聯汽車保險責任、理賠流程,更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南方財經:當前,廣東積極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羣,加速推進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應用。平安財險在該領域有何探索創新?作爲風險轉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車險是否有望在智能網聯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迎來創新機遇,例如UBI車險等創新型險種的普及?

丁珂珂:當前以L2級別爲主的量產智能網聯汽車的車險保障模式主要爲“傳統車險+非車產品條款”模式,比如車險加上網絡安全責任險、生產企業的產品責任險、人工智能責任險等非車責任險,通過現有的條款保險產品爲智能網聯汽車提供保障。

在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應用中,保險業大有可爲。由於智能網聯汽車擁有各種傳感器,可以實時記錄路況及駕駛員的駕駛行爲等,爲UBI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時,由於智能網聯汽車引入機器駕駛模式,有關機器本身的風險也隨之而來,如預期功能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數據安全風險等主要風險,也爲保險創新供給打開新的空間。

保險公司與汽車行業需要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如在事故還原、原因分析和事故責任界定等方面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搭建第三方風險評級與事故鑑定體系,完善風險評級與事故處理流程,爲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全方位的保險保障與服務。期待汽車行業與保險行業建立數據共享、數據協同機制。平安產險將積極推動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各方合作,探索開發智能網聯汽車專屬車險產品,助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三農”保障體系

南方財經:保險業服務廣東“百千萬工程”是一個綜合的課題,涵蓋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在探索保險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路徑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需要解決的難點、堵點?

丁珂珂:保險作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進一步激發行業動能。通過充分調動保險業力量,探索保險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路徑,推進保險服務模式創新,有助於提升廣東省保險業的專業化服務水平,促進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對於當前保險助力參與“百千萬工程”,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當前縣域保險產品仍然以傳統、政策性險種爲主,風險保障體系仍然不夠完善;針對特色產業保障仍然有待提升;目前保險主要以保障爲主,在延伸服務上仍然需要增強,比如助農協銷、品牌打造、風險減量等。

平安產險積極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強化科技賦能農險服務能力,創新農險服務模式,打造“科技型農險”“服務型農險”,實現“小農險”向“大農險”的跨越,爲“三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在風險保障方面,平安產險深化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三農”保障體系,聚焦菜籃子工程、優勢特色農產品等領域因地制宜開發落地近3000款農業保險產品,包括海洋碳匯指數保險、清遠市首單西牛麻竹筍價格指數保險等創新險種;在服務創新方面,平安產險不斷延伸服務範圍,提升服務質效,開展農擔貸、貼息貸、產學研結合、“保險+期貨”、智慧養殖、協銷、溯源等多種“保險+”探索,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藉助衛星遙感等技術,通過平安愛農寶APP,向農戶推送災害預警信息及防災策略,實現防災減災精準指導。

南方財經:“百千萬工程”是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財險業在服務鄉村產業振興、海洋經濟等領域可有哪些亮點與潛力?

丁珂珂: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在服務鄉村產業振興上,平安產險聚焦產業振興,落地“振興保”項目,運用多種“保險+”方式,整合平安集團內外資源,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助力產業升級,拓寬農戶增收渠道,激發農村經濟內生動力。在一產農業生產環節,基於金融支持需求,提供保險、金融、科技助農服務;在二產農產品加工環節,基於農業產業鏈延伸發展需求,提供農產品升級方案,如生產標準技術指導等;在三產銷售流通、農業服務環節,基於提升銷售流通能力的需求,提供溯源保險+服務、快遞協談、平臺協銷等服務。此外,平安產險挖掘農業多重價值,協助設計特色文旅路線。截至2023年,平安產險已在全國累計服務特色農業產業項目295個,撬動產業發展資金42.3億元。

在建設海洋強省新徵程上,平安產險積極探索海洋保險產品,滿足海洋經濟發展需求。平安產險先後爲廣東省湛江市首個深遠海養殖平臺“海威一號”提供1500萬元的風險保障,助力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2023年5月,平安產險還在廣東陽江落地全國首家“平安智慧海洋研究中心”,併成立“牡蠣研究室”“種業研究室”“深海網箱研究室”“海洋牧場研究室”四大研究室,通過搭建政企學研人才合作交流平臺,攜手探索海產育苗育種、深海養殖、海上風電等項目及保障,共同助推“藍色糧倉”建設。目前已創新落地水產育種及生蠔氣象指數保險,併發布《廣東陽江海上風險保障及風險減量服務報告》及《2023陽江蠔產業養殖標準白皮書》。

持續擴大保險的可保邊界和服務邊界

南方財經:作爲總部在灣區的上市險企,平安產險如何發揮保險產品端、投資端優勢,保障廣東新質生產力“含金量”,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服務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丁珂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平安產險堅持把自身發展的着力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不斷創新“保險+科技+服務”模式,持續擴大保險的可保邊界和服務邊界,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廣東培育新質生產力,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科技金融方面,平安產險將繼續聚焦廣東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特別是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等產業成長保駕護航;同時,平安產險將依託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優勢,爲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保險+融資”等更全面的服務,切實支持重大技術攻關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在綠色金融方面,平安產險將繼續聚焦綠美廣東戰略,加強綠色保險創新,進一步拓展綠色保障範圍,爲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治理、綠色產業運行和綠色生活消費等19個場景提供綠色保障。

在普惠金融方面,平安產險將繼續聚焦百千萬工程、小微企業、新市民等羣體,量身定製高性價比、低門檻的保險產品,構建多元化普惠保險供給體系,提升保險產品覆蓋廣度和服務能力,助力提升人民的獲得感、滿足感。

在養老金融方面,平安產險將繼續聚焦老年人客羣,加大對健康產業、銀髮經濟的保障支持力度,滿足老年人保障需求;同時,加強適老化保險服務,在線下門店設置老年服務專區,開展線下知識講座、金融教育科普等活動,做好做細老年人保險保障服務。

在數字金融方面,平安產險將繼續聚焦科技賦能,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數字科技爲基礎,圍繞“數字灣區”建設,豐富專屬保障和服務;同時持續打造數字化服務和管理平臺,推動實現數字化經營、數字化運營和數字化管理,做實“以客戶爲中心”,爲更多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金融服務體驗。(平安產險山西分公司)

[編輯:賈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