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魏建彬:優勢不再 合資品牌"水土不服"顯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1日報道

“疫情期間的三年,掩蓋了我們很多合資品牌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水土不服。”

在2023年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製造總部專職副總部長、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建彬表示,合資企業在新能源的佈局上確實晚了,沒有趕上中國汽車市場的變革。

“這三年本土民族品牌汽車,抓住了國家政策的引導,生產出來的汽車既符合國家的政策要求,也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反過來合資品牌生產的新能源車在法律法規上都沒有跟上,雖然是各種混合動力的方式來適應新能源的轉型,但不符合法規的趨勢,也不符合中國年輕消費者的網聯基礎需求,還是過分追求老的安全性等等。”

魏建彬坦言,由於近年來合資企業更加註重全球市場需求,沒有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進行開發,使得如今的合資品牌優勢不再。

“日產在十年前就生產了一款純電動車聆風,儘管當時這個車所搭載的新能源技術處在行業最前端,但是我們對它認識不夠,後來把這款車停了,把電池技術也賣了。後來發佈的Ariya純電汽車,性能各方面都不錯,但是價格奇高,同一款新能源車,我們的收益趕不上比亞迪,趕不上本土汽車,打價格戰也打不過人家,收益受到影響。”

怎麼辦?是擺在合資品牌面前的問題。

對此,魏建彬給出了四點思考,“第一,縮短開發週期,尤其新能源車,合資企業更爲嚴重;第二,實施本土化的戰略,特別要在芯片、軟件的開發上選擇一些合作伙伴;第三,採取內製,尤其傳統汽車企業的動力總成資產還是閒置很多,做一些‘三電’產品;第四,供應鏈透明,共享給客戶和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