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 鼓勵學生跨域學習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圖/陳嫣蔚

「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是學校從上到下的責任。」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說,東海大學今年推動的光點計劃,讓東海大學學生有了全新的學習體驗。由大渡山-東海AI中心開辦「智慧製造」、「韌性建設」、「淨零排碳」三項專業領域班級,引進產業界優秀人士教授課程,由業師精準設計課程及務實訓練。在傳統產業積極邁向工業4.0時,結合在地產業需求,創造學校、產業與人才的多贏效果。

張國恩校長表示,該校位處精密科學園區、中科、臺中工業區精華地段,擁有豐富的產業結構優勢,今年攜手Google Cloud、中華電信,成爲中部首間參與Google Cloud 「雲端人才搖籃計劃」並使用Google Cloud Platform的大學,透過中華電信提供師資、系統搬遷上雲端規劃與諮詢課程,設計涵蓋大數據、AI、機器學習等應用領域課程,並進行Cloud Digital Leader與 Associate Cloud Engineer兩項全球認證的進階課程,培育優秀人才不遺餘力。

問起人文相關科系和創藝學院的學生們,是否也有全新面貌的課程設計?張國恩說,東海大學鼓勵學生跨域學習探索興趣,以取消退學制度、課程不死當爲出發點,設計微學分學程,朝向課程精緻化、重視授課品質目標,讓學生不只追求分數,更探索出自我興趣,培養更加專業的人才。

張國恩指出,智慧製造課程對於人文相關科系和創藝學院的學生來說太過艱深,所以他認爲「AI領域需有AI、AI+、+AI三項資訊跨域人才,才能建構出完整的人工智慧」AI人才爲出身資訊專業背景,能建立技術基礎架構內容人員;AI+人才是以有AI技術背景的人員,思考如何跨域實作,靈活運用於另一項領域;+AI人才是由本身爲機械、文學、農業等其他領域背景人員,以其需求爲出發點,結合所學之AI技術,以及實際應用問題,利用AI優化其不足之處。

東海大學近幾年也將AI課程列入大一必修,學生能依不同科系導入適當課程,即使不理解AI,也能透過課程在自身發展上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未來就業更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