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熱敷有疑慮?專家建議這樣做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曹昭懿表示,使用動力式熱敷墊時,必須留意溫度時間及位置。(林周義攝)

肩膀痠痛時,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熱敷,但若未遵守使用規範當心一不小心燙傷皮膚!一名7旬阿公,自行使用熱敷墊時,未調整溫度便將產品直接接觸皮膚,最終起水泡。物理治療師表示,使用熱敷墊切勿貪熱,在冰冷的冬天,仍有皮膚燙傷的風險

動力式熱敷墊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可作爲熱療使用,透過淺層熱的方式,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效果,進而舒緩肌肉痠痛。

一名70幾歲、患有糖尿病的阿公,因肌肉痠痛而使用動力式熱敷墊,原本蓋着毛巾熱敷的他,因貪熱而將毛巾取下,未調整好溫度就直接接觸皮膚。而糖尿病患本身的感覺較爲遲鈍,阿公的皮膚雖然已經無法承受溫度,卻仍然無感,最終將皮膚燙到起水泡。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曹昭懿表示,使用動力式熱敷墊時,必須留意溫度、時間及位置。隔着衣服、毛巾使用時,應將溫度控制在50度以下。直接接觸皮膚時,則應控制在45度以下;每次使用最長20分鐘,以免因熱積蓄造成燙傷;因脖子皮膚較薄,對熱的耐受度低,使用時應避開此處。

曹昭懿提醒民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使用動力式熱敷墊。面對皮膚較嫩、不會表達的嬰兒,以及感覺較爲遲鈍的孕婦、糖尿病患、癱瘓者,都應避免使用動力式熱敷墊。痠痛時的熱敷僅是治標不治本,若症狀持續建議仍應向專家求助。

食藥署提醒民衆,選擇動力式熱敷墊時,應看清楚包裝上的許可證標籤、仿單等,再依照說明書使用。若出現不良反應,可前往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品質管理系統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