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這個鎮,要千億了?

△(圖/unsplash)

1941年,鄉紳李學斌在沙埔頭(今東莞長安鎮)籌建新圩,因其祖先發端於長安,便將當時的沙埔頭更名爲“長安”。

這個1986年設鎮的長安,雖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長安,但在過去幾十年抓住製造業發展機遇,在經濟領域邁出波瀾壯闊的步伐,成爲全球最大電子信息和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也是東莞全市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鎮。

眼下,長安鎮經濟發展勢頭不停。今年2月18日,東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百千萬工程”現場推進會召開,長安鎮黨委書記葉孔新在會上表示,今年,長安搶抓灣區機遇,以“百千萬工程”爲統領,推進新型工業化、投資年工作,推動南北中心雙向發力,在去年GDP實現965億基礎上,再增長5%,穩步邁入“千億鎮”行列。

如果長安鎮順利邁入千億,這也將是廣東第3個“千億鎮”。

△東莞。(圖/unsplash )

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工業綠色化是重要一環。近年來,長安鎮加強涉廢企業管控,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培育發展新興綠色低碳產業,加強城鄉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城市宜居性,爲招商引資和人才引進賦能。

不妨來看看,長安鎮如何既要“千億”,又要綠意?

“手機之鄉”進化史

長安鎮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最南端,東鄰深圳經濟特區,南臨珠江口,西連古塞虎門,是廣州、東莞與深圳交通往來的南大門。從地理上看,這裡註定是塊寶地。

真正的變化發生在1995年,彼時段永平從中山小霸王出走,到長安鎮創立步步高,從DVD、復讀機、電話機推出,到OPPO、vivo等手機品牌創立,當地手機上下游產業隨之蓬勃發展,其他鎮域還在加工貿易領域打拼之際,長安鎮就搶佔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先機,從農業小鎮蛻變爲工業強鎮。

△ 位於長安鎮的vivo全球總部。(圖/小紅書截圖@建築師-Architect)

在電子信息產業溢出效應之下,五金模具產業也獲得廣闊成長空間,二者支撐長安鎮霸榜“東莞經濟第一鎮”多年。

不過在製造業蓬勃發展之際,環境問題接踵而至。

如電鍍行業是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早年東莞根據“一園一策”方案對全市電鍍專業基地進行整治,視情況採取停工停產、綠色升級改造,政企合力推進生產過程中的環保升級,這也是整個長安鎮、甚至東莞市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進化縮影。

綠色低碳型新興產業也漸成氣候。近年來,長安鎮着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新能源汽車配套、智能視覺、電子大健康三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羣,新動能加固長安鎮產業護城河。

△(圖/unsplash)

長安鎮還可以走得更遠。去年,當地提出力爭2024年GDP突破千億元,成爲廣東省第三個千億鎮。

成爲千億鎮並非易事。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東莞工業佔GDP比重全省第1、外貿依存度位居全國前列,受全球經濟影響更大、更直接。其中長安鎮經濟支柱電子信息產業,近年來也面臨以手機爲代表等電子設備需求減弱。

另一方面,早前有觀點認爲,雖然東莞鎮村經濟較爲發達,但從發展空間上看,各鎮村建設用地碎片化疊加空間不足,制約着好項目、大項目的落地。

△(圖/unsplash)

但長安鎮有信心也有決心。時代週報記者整理髮現,長安鎮將以“拓空間”“打造產業森林”“轉型升級”爲關鍵抓手,向“千億”的目標行近。

產業綠色化

1985年,東莞直接從縣升格爲地級市,但後來,東莞不像其它地級市一樣,設置了縣一級的行政區,而是一直實行“市直管鎮”的兩級體制。

這樣做是爲了快。由地級市直接管理鄉鎮,縮短了政策措施落地實施的時間,極大地提升了東莞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效率。

東莞在改革開放後的30年時間裡,以年均18%的經濟增速領先全國,少不了“市直管鎮”提供的推力。

這也造就了東莞強鎮林立。時代週報記者整理髮現,2023年10月發佈的全國千強鎮名單中,東莞28個鎮上榜千強鎮,14個鎮上榜百強鎮,鎮域經濟成績頗爲亮眼。

和長安鎮電子信息產業一樣,虎門鎮服裝、厚街鎮傢俱、大朗鎮毛衣、中堂鎮造紙同樣名聲在外,推動當地經濟大步向前。

△(圖/小紅書截圖@47ing )

新的發展階段下,上述強鎮也邁出轉型升級的步伐,從傳統的加工貿易向技術升級、自有品牌方向行進,產業綠色化同樣是重要一環。

以造紙業爲例。今年東莞市政府1號文提出,要加快推動傳統造紙向綠色造紙產業轉型,支持造紙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同時引導企業加快發展高性能纖維、醫用特種材料、先進複合材料、高附加值綠色紙製品等,對企業建設研發平臺開展國產廢紙再生核心技術攻關,且研發平臺績效考覈爲優秀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賦能招商引資和人才引進

工業綠色化之外,人居環境也再添綠,繼續以長安鎮爲例。

山水林田扶草花,亭臺廊閣串蓮湖。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既能參與社會經濟的快步發展,也有百里綠道、山水環城的“慢生活”。

△(圖/東莞文旅)

爲優化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形象,2020年以來,長安鎮發起“綠道長安”建設,按“通山達海”“山水環城”“平安彩廊”“近水親園”四大工程建設,形成“一環六水八廊多節點”佈局。全鎮預計建成超150公里綠道,現已建成綠道80多公里。

更早以前,長安鎮舉全鎮之力堅決打贏治水攻堅戰,高標準完成茅洲河水污染治理任務,昔日的“黑臭河”變成“景觀河”,“密林入口公園”“GOGO創意園”“錦隆路入口景觀”“星光活力公園”“繽紛演藝公園”等集娛樂健身主題公園也陸續建成。

△綠色東莞。(圖/unsplash )

良好的生態環境甚至吸引來投資商、賦能人才引進。

伴隨着茅洲河流域水質提升,長安鎮積極謀劃生態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的紅利,打造茅洲河生態經濟長廊,昔日被譽爲長安“西伯利亞”的社區成爲投資熱土,投資客商紛至沓來。

優秀、高端人才不足,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制約東莞鎮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近年來東莞着重發力人才引進,賦能“ 先進製造 + 科技創新 ”。

△(圖/unsplash)

有觀點認爲,東莞毗鄰廣州和深圳,高層次人才更易被周邊兩座能級更高的城市吸引,東莞應該從教育、醫療、人居環境等角度發力,爲人才提供優質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真正把人才留下來。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