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標本雄性比例佔60% 人類天生偏愛雄性動物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館藏豐富有許多動物標本。(圖/維基百科

實習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生命科學研究古柏(Natalie Cooper)和他的團隊對不同國家的5間博物館的標本進行研究,發現在確定性別的250萬件動物標本中,雄性比例高達60%,儘管有些鳥類哺乳動物雌性數量比雄性多,但雄性標本比例依然較高。古柏認爲,這可能跟標本採集多爲男性關聯

根據法新社報導,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研究員古柏指出,「我們懷疑這與研究人員關係,因爲從事研究的是人類,而人類天生就對雄性動物較偏心。」

這項研究刊登在「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從研究結果中發現,儘管有一些鳥類標本沒有註記性別,但從確定的資料中,雄性比例高達60%;哺乳類方面雄性比例則佔了52%。

250萬件的資料其中也涵蓋超過百年曆史的標本,雌雄比例不平衡的現象,竟然從130年前就存在,這項發現讓研究團隊感到驚訝。古柏表示,「博物館標本的採集員,19世紀時代多爲男性,現今男女比例正在改變,但是相關領域依舊是男性佔多數。」

此外,研究還顯示某些雄性動物體形比雌性大,外觀上較引人注目,採集員容易被吸引,因此取得的標本數較多。古柏表示,「若忽略雌性,研究就不夠完整,無法瞭解生命的全部情況。」她認爲,若增加女性研究員,也許可以改善目前的狀況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