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召開系列會議 美媒:能爲緬甸及南海危機找到解方?
東協這周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召開系列會議,討論緬甸危機和南海問題。除了東南亞多國部長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及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的外長也都應邀出席。(新華社資料照片)
東南亞國家協會這周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召開系列會議,討論緬甸危機和南海問題。除了東南亞多國部長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及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的外長也都應邀出席。美國之音引述觀察人士分析,各國難以在這幾天的會談中,就懸而未決的緬甸危機達成共識,東協也仍然無法阻止北京當局在南海的灰色行動。
「只有政治方案才能帶來持久和平」,東協輪值主席國印尼外長雷特諾.馬蘇迪(Retno Marsudi),於當地時間12日(週三)針對懸而未決的緬甸危機,在東協部長級會談的開場談話中做出最新表示。
馬蘇迪說,印尼仍非常擔心緬甸的暴力事件持續不斷增加,「我們強烈敦促所有利益攸關方譴責暴力行爲,因爲這對於建立信任至關重要。」此外,東南亞的外長們在週三的會議上也重申,五點共識仍是東協處理緬甸問題的基石。
東協於7月11日起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展開爲期4天的會議,12日與13日以爆發軍事政變逾2年的緬甸政變爲主題進行會談,隨後兩天東協高級外交官將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及日本、南韓等國的對口官員,舉行東協與中日韓(10+3)、東亞峰會外長會等會議。
儘管各界期盼東協能在舉辦一連串會議後,就緬甸內戰衝突取得突破性進展,但長期關注緬甸議題的觀察人士對此悲觀以待,認爲東協不僅無法在僅爲期數天的會談中,就解決這項人道危機取得明顯成效,也難以讓緬甸軍政府積極迴應五點共識。
緬甸和平進程倒退中?
美國之音引述澳大利亞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慧慧嬁(Htwe Htwe Thein)觀察:「東協爲緬甸危機取得實質成果的進程非常緩慢,甚至根本沒有取得成效。最近緬甸高級領導人還被邀請參加領導人會議,這不僅無助於和平進程,還將讓進程倒退並遭受損害。」
緬甸軍隊於2021年2月從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手中奪取政權,引發當地民衆大規模示威,但卻遭軍方以鐵腕手段迴應。據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統計,截至今年7月7日爲止,支持民主運動的人士已有3757人遭到軍方殺害、多達23759人遭到逮捕。
儘管政變爆發約2個月後,東協與軍政府就緬甸危機達成要求暴力須立即停止、各方須展開建設性對話等五點共識,但目前爲止進展甚微。
不過,泰國外長敦.帕馬威奈(Don Pramudwinai)7月12日對記者透露,他上週單獨與翁山蘇姬見面,並表示她「健康狀況良好」,這是翁山蘇姬於2021年遭監禁後首次與外國特使的會面。
然而,泰國上月在一場非正式會談中接待緬甸軍政府外長的行爲卻招致各方批評。位於捷克的緬甸觀察員、布拉格公民社會中心高級顧問伊戈爾.布拉澤維奇(Igor Blazevic)上月就對緬甸獨立傳媒《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說,這場非正式會談是一項倉促的單方面決定,恐嚴重危及東協團結。
緬甸危機難解 學者:國際社會應立即擴大制裁
不僅東協部長級會談聚焦緬甸,據美國國務院官網所發佈的最新消息,國務卿布林肯也將在7月13日及14日的美國-東協外長會議、第13屆東亞峰會外長會,及第30屆東協區域論壇中與與會方討論緬甸議題。
針對緬甸目前的局勢,美國國務院呼籲緬甸軍政府停止暴力、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釋放所有被不公正拘留的人士,並恢復緬甸的包容性民主之路。
此外,此次因「健康因素」不克出席東協外長系列會議的中國大陸外長秦剛則於5月初訪問緬甸,並與緬甸軍政府最高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會晤,表示支持緬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處分歧、實現和解。
報導引述澳洲科廷大學學者慧慧嬁認爲,在東協一次又一次證明無法憑藉一己之力解決緬甸危機之際,美、中及其他區域強權國家,應趁這一系列的會談,立即擴大或開啓對緬甸的制裁,藉由提高介入的程度來解決當地衝突,否則當地的和平之路恐仍遙遙無期。
慧慧嬁說:「我們希望這些國家能擁有足夠的政治利益,深入瞭解緬甸危機。愈多的制裁對解決緬甸危機愈有效。 不僅西方國家應該這樣做,區域合作伙伴也必須同心協力採取制裁行動。舉例來說,緬甸的石油和天然氣企業都應該受到制裁,因爲這對軍政府來說是一大外匯收入來源之一。另外,也不應該再銷售航空煤油給軍政府,因爲軍政府在針對反對派的空襲行動上佔據上風。現在緬甸有2家國有銀行受到美國製裁,這是一項值得讚賞的舉措,但國際社會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南海衝突恐成常態
除了緬甸局勢外,南海衝突也是東協一連串部長級會議的主要議程之一。據美聯社稍早取得的一份公報草案,預計東協各國外長將在南海衝突問題上,再次呼籲「在進行可能使爭端複雜化或升級並影響和平與穩定的活動時」保持自我剋制,重複先前不點名中國大陸的聲明。
中國大陸依據其「九段線」主張,宣稱幾乎整個南海都爲其領土,並在此片海域修建軍事設施,導致其與越南、菲律賓等東協國家爭端不斷。
路透12日報導,美國已呼籲中國大陸停止對其他宣稱擁有南海主權的國家船隻進行例行騷擾,但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同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指責美國,曲解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海洋法,「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更是別有用心的」。
報導引述柬埔寨智慧大學(PUC)社會科學與國際關係學院(SSIR)助理院長兼講師孫金(Sun Kim)表示,北京可能在接下來幾場會議中,刻意就南海爭議展現溫和態度,試圖取得東協各國信任,但若中國大陸「口惠而實不至」持續執行灰色地帶行動,南海局勢仍相當不穩,而東協目前也無法找出任何實際方法或開發協防機制,應對來自北京的威脅。
孫金分析,「這確實是一場長期的衝突,對東協來說恐成常態。由於現在東協同樣也關注像是緬甸議題、疫後經濟復甦、俄烏戰爭以及臺灣危機等議題。因此,我認爲東協無法提供任何新的或有效的解決方案,來在南海衝突中應對中國。東協只能緩和或管理衝突,但要解決衝突、或是阻止中國對其他宣稱在南海擁有主權的國家進行任何侵略性行動,我不認爲東協能做到這一點。」
報導引述印尼加查馬達大學(UGM)的南海專家阿薩納(I Made Andi Arsana)觀察,在東南亞部分國家經濟依賴中國大陸、後者也將參與東協外長系列會談的情況下,東協在南海議題上極爲重視北京的看法,因此僅能小心翼翼採取較爲和平的方式應對海上爭端,而無法針對中國大陸採取一致性的防禦立場。
阿薩納說:「我認爲東協是一個注重和諧和繁榮的聯盟,它並不是一個國防組織,所以我認爲東協不會從國防或軍事角度來處理這項議題。由於東協更關注如何和平地處理這個問題,意味着我們肯定會更加關注相關談判、或是採取妥協立場,因此無論這是否有效,我們還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另一方面,這不僅取決於東協將採取什麼舉措,中國對此有何看法也是考量之一,由於中國對東協特定國傢俱有更強的影響力,這會讓情況變得更棘手。」
南海行爲準則能取得進展嗎?
不過,阿薩納表示,若各方能在本週會議中就「南海行爲準則」(COC)達成些許共識,則有機會扭轉目前南海局勢的窘境,他說:「如果我們能夠制定有關南海的規定,我認爲這確實會產生影響。因此,我認爲東協將持續推動敲定『南海行爲準則』的最終文本。」
印尼外交部官員蘇約迪普羅(Sidharto Suryodipuro)在上週表示,作爲東協輪值主席國的印尼,已致力加快與包括中國大陸和東協成員國在內的「南海行爲準則」談判。
中國大陸和東協十國於2002年就達成不具約束力的「南海各方行爲宣言」(DOC),併爲推進和落實宣言於2017年啓動「南海行爲準則」的文本內容磋商,但至今仍進展牛步。中國與東協並在今年3月舉行「南海行爲準則」首輪談判,但未達成重大共識。
此外,數名觀察人士也不約而同表達,不看好「南海行爲準則」在今年能取得實質進展的立場。
孫金認爲,由於中國大陸和東協對南海行爲準則的文本內容上仍有分歧,他並不認爲目前正在進行的準則草案二讀能順利在今年完成;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國際關係講師黃心光(Huynh Tam Sang)表示,中國大陸與東協官員先前就準則談判之際,前者的船隻正在菲律賓於南海控制的島嶼出沒,顯現北京並無意與東協積極推進這項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