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並校還是「病校」?中山、高雄大兩校學生掀網路論戰

中山大學生會2月底在校內發起並校意見調查,標語遭批判帶風向,張貼一週後急撤。(學生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中山、高雄大學再掀並校話題,中山大學生會2月底在臉書、校內緊急發起意見蒐集行動,海報標語出現「並校還是病校」歧視字眼遭批判是「帶風向」,張貼一週後急撤。高大學生也反嗆,中山應與大陸中山大學切割、改名高雄大學,正本清源。

中山、高雄大學早在2019年就啓動一波並校大調查,當時因「校名無共識」,導致合校討論中止。去年底因緣際會重啓話題,高大今年2月初先行文中山大詢問當年決議,2月中旬中山大再行文高大強調「本校以存續合併爲前提,合併之後校名維持國立中山大學」。2月底高大啓動校內說明會,引發兩校學生緊張熱議,中山學生會也順勢發動意見調查。

「並校還是病校?」中山學生會在校內張貼多張意見調查海報,上方斗大的標題引發熱議。有學生留言「高大什麼破店」、「猴子夠多了」、「科系重疊太多」,也有學生反嗆「不要歧視!」、「要求校方程序正義」,更有許多中山人堅持不改校名。

充滿爭議的海報張貼一週就急撤,面對記者詢問,中山學生會表示現階段不方便接受媒體採訪,一切訊息以學生會粉專的公開貼文爲主。

據瞭解,中山大2019年就曾爲並校召開10多場說明會,也做了詳細的分析調查。當年調查結果顯示,中山大強在海洋科學,高大強在法律,但兩校在環境科學及管理系所上重疊甚多。若成功合校,對於學術表現、校地擴張、師資員額、降低生師比都有助益。

至於畢業證書如何發放,當年決議爲,並校後同系學生,學位證書會加註原校系資訊。第二專長及學程資訊,若合併後系所名稱有變,纔會加註「入學時的院系所」。

中山學生會日前在粉專強調,學生會站在反對並校立場的原因,是想表達學生的擔憂。學生纔是中山的主人,針對並校議題應充分與學生溝通。民調結果顯示,中山人最在意的就是並校後、學術排名及個人的生涯受到影響。

高大學生會今年2月份也做了並校問卷調查,回收1500份問卷,同意者有969人、反對者有186人,仍有疑慮有358人,反對以中山大學爲名者有346人。

高大學生會粉專有校友發文痛批,當年合併案破局根本就是某人想連任高大校長的政治操作。也有學生酸,臺灣的中山大和大陸的中山大學是一國兩制,遲早被統一,應該獨立改名爲國立高雄大學,纔不會被國際誤認。

針對並校爭議,高大目前正在做另一份線上意見調查,請全校教職員工生及校友們於10日前填覆。中山校方則是尊重學生多元意見,強調並校並非一蹴可幾,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