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運營的螞蟻集團子業務加速商業化,增收仍存挑戰

今年3月,螞蟻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發佈全員信,宣佈組織架構改革,其中,螞蟻國際、數據庫公司OceanBase和螞蟻數科分別成立董事會獨立運營,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此舉可被看作是螞蟻對旗下業務的一次“考驗”。

獨立於集團,某種程度上意味着自負盈虧,這讓OceanBase和螞蟻數科有了更加迫切的商業化壓力。

2020年螞蟻集團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其營收組成包括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同年1至6月,三大業務的佔比分別爲35.86%、63.39%和0.75%。也就是說,四年前螞蟻數科等創新業務的營收佔比不到1%。

時隔7個月,螞蟻數科和OceanBase交出“獨立”後的成績單,並公佈了最新的商業進展。

OceanBase於10月23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商業化四年後,其客戶數突破2000家,連續4年客戶數增速超過100%。其並未給出最新的營收數字,作爲參考,OceanBase去年在金融行業的營收達2.7億元。

螞蟻數科方面,過去一年的客戶數增長35%,三大業務板塊也逐漸清晰。螞蟻數科CEO趙聞飆此前曾表示,公司現在重點部署三塊業務,在內部被稱爲“ABC”,包括雲服務、區塊鏈服務和AI服務。

這當中,雲服務和AI服務的商業化算是走在了前面。

螞蟻數科副總裁餘濱解釋稱,“C+”(“Cloud+”)板塊雖然聚焦雲服務,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雲計算公司,他們更強調用雲、AI和數據的結合幫企業實現數字化。而早期的金融屬性,爲螞蟻數科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螞蟻數科雲產品脫胎於支付寶內部的需求,直到2015年纔開始對外推出金融雲產品的服務。

餘濱告訴界面新聞,雲服務產品方面,過往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積累的認知,的確可以幫助他們抵禦更多同行的競爭,但市場目前遠遠沒有到飽和的地步,阿里雲、騰訊雲等公司有各自的優勢領地。

相比之下,早期作爲螞蟻數科核心業務的區塊鏈業務,在貢獻營收上的進展則相對緩慢。

螞蟻數科起源於螞蟻在2015年成立的區塊鏈實驗室,直到2019年纔開始獨立商業化運作。新任CEO趙聞飆在這一領域也有頗多經驗,他在6月上任後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年8月,螞蟻數科與朗新科技合作發行首單跨境RWA,併成功融資1億元,入選香港金融管理局首批資產代幣化案例。

趙聞飆此前曾指出,區塊鏈業務的收入佔比還比較小,但公司仍然對這一業務寄予厚望。今年7月,螞蟻區塊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至15億元。當時,螞蟻數科方面迴應界面新聞稱,由於公司業務經營發展需要,經董事會批准,對旗下公司進行註冊資本增資。

無論是螞蟻數科,還是OceanBase,集團的金融基因都是其過去能夠把握的優勢。IDC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OceanBase位列金融行業本地部署市場份額第一。過去三年,螞蟻數科大力拓展東南亞市場,諸多案例也聚焦在金融行業。

但在獨立運營之後,它們都面臨尋找更多元的發展路徑、擴大營收規模等挑戰。例如,OceanBase的業務主要來源是金融行業,這部分客戶的多數需求是專有云;現在公司也開始佈局公有云市場,有對應需求的客戶大部分是互聯網、遊戲、新能源和出海等領域。

出海是螞蟻數科和OceanBase都格外重視的解法。按照螞蟻數科的規劃,未來幾年內,螞蟻數科的海外營收佔比要超過20%、30%、甚至是40%。OceanBase也追隨全球化戰略,公司CEO楊冰在接受採訪時稱,希望兩年內實現發達國家市場的增長。這些舉措能否有明顯的成效,還要看未來幾年的市場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