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對付二戰德軍,爲啥美軍傷亡60萬人,而蘇軍傷亡近3000萬人?

二戰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數以千萬計的傷亡讓人爲之側目。不過讓人意外的是,美國和蘇聯都參加了歐洲戰場的戰爭,但蘇聯傷亡2960萬,而美國傷亡不足60萬,傷亡人數如此懸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傷亡巨大的蘇聯

整個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戰爭,傷亡人口數以千萬計,尤其是中蘇兩國,爲戰勝法西斯國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二戰主要分爲亞洲戰場和歐洲戰場,亞洲戰場不用說,就是我國軍民付出巨大的犧牲,拖住了大量日軍,使其無力西進,始終不能與德軍會合。

當時,我國積貧積弱,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國,但絕對算不上強國,科技和軍工水平與世界強國根本沒有可比性,而那時候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近百年積累,再加上從大清身上不斷割肉,已經成功躋身世界列強。

我國和日本打,除了人口比對方多,其他各方面都處於下風。當時美蘇和歐洲國家,爲了能全力對付德國,以給我國提供援助爲條件,用我國軍民的血肉之軀拖住日本法西斯。

一流國家做棋手,二流國家做棋子,三流國家做棋盤,當時的中國就是棋子,被美蘇和西歐各國安排抵擋日本的侵略。

在歐洲戰場上,面對德國的閃電戰,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馬其諾防線,最終成了擺設,被寄予厚望的法國,投降的速度比德軍進攻的速度還快。

法國跪得太快,徹底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原來外表強大的歐洲諸國都是樣子貨,英勇的德國所到之處,敵人立馬跪地投降。

自信心爆棚之後,希特勒瞄上了歐洲東方的紅色巨熊——蘇聯。撕毀了剛簽訂不久《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讓毫無防備的蘇聯嚐到了閃電戰的厲害。

德軍以閃電戰方式進攻蘇聯的消息,斯大林最初是不相信的,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德國會把槍口對準自己這樣一個領土龐大的國家。

然而德軍就是這麼出人意料,就是要拿下蘇聯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提升德國的戰爭潛力。準備充足的德軍,將毫無防備的蘇軍打得滿地找牙,蘇聯不斷丟掉西部領土。

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直打到莫斯科保衛戰,德軍不斷推進,蘇聯一退再退,甚至都準備到遠東組織防守了,可見蘇聯被打得有多慘。

整個二戰期間,蘇聯主要和德軍交戰。據戰後統計數據顯示,蘇聯累計付出了2960萬軍民傷亡,才艱難贏下二戰勝利,最終將勝利的紅旗插上柏林城頭。

這幾乎是以犧牲一代人爲代價,覆滅了法西斯德國。當然,在亞洲戰場上,我國付出的代價比蘇聯更大,畢竟蘇聯再不濟也是世界強國,各方面都比我國強大太多。

蘇聯爲何傷亡這麼大?

作爲世界強國之一,面對德國的進攻,蘇聯傷亡這麼大確實是很多人沒想到的。那蘇聯當時到底幹了什麼,以至於差點被德國幹掉呢?

首先,德軍進攻蘇聯很突然,閃電戰直接打進了蘇聯的國門,蘇軍倉促之間應戰,根本沒做好戰爭準備。

蘇德之間之前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當局沒有一個人能想到,德國在幹掉法國之後會掉頭往東進攻。

更關鍵是,和德國相比,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蘇聯都稱得上是一個龐然大物,蘇聯當局也不覺得德國敢進攻蘇聯。

但凡事總有例外,希特勒自然也不會按照蘇聯當局的設想出牌,歐洲老牌強國法國都跪得這麼快,德國上下對拿下蘇聯也很有信心。

通過閃電戰的方式,很快擊穿了蘇軍的防線,然後一路狂飆突進,佔領蘇聯大片土地,一些重要城市也陷入德軍包圍之中。

其次,蘇聯已經被德軍打進了家門口,二戰打成了衛國戰爭,如果不奮起抵抗,唯一的結局就是亡國,就如之前的法國一樣。

本土作戰就要承受巨大的傷亡,無論是軍隊還是人民,都無法避免被侵略者殺害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德軍重點圍攻蘇聯的大城市,蘇軍不得不與之決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類似的戰爭都持續好幾年時間,每次戰鬥都是數以百萬計的軍人在狹小的區域內鏖戰,傷亡異常慘重。

第三,蘇軍剛開始戰事不利,和之前蘇軍高層的大清洗脫不開干係。蘇聯內部的政治鬥爭和權力鬥爭一直都是非常殘酷的,很多時候都是非黑即白的關係。

無論是官場上還是軍隊權力方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同的人組成不同的小團隊,互相傾軋和攻擊。

斯大林上臺之後,對蘇軍高層進行了殘酷清洗,許多有能力的將領被清洗掉,這也嚴重影響了蘇軍的戰鬥力,以至於在德軍剛發起進攻時,蘇軍連基本的招架能力都不足。

如果不是蘇聯國土足夠大,冬天足夠冷,再加上德國準備不夠充分戰爭潛力不足,否則蘇聯還真未必能撐到最後。

第四,蘇聯的武器裝備也沒有太大的優勢。二戰時期的德國,無論是軍事裝備還是訓練,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尤其是軍事科技方面,那時候的德國領先很多國家。

要知道,在我國反抗日本侵略之初,還從德國大量進口武器,國軍還在德國幫助下組建過德械師,從武器到裝備全部採用德國貨。

和蘇聯相比,當時的德國在軍工技術方面更先進,士兵的訓練更優秀,如果不是蘇聯人口夠多,拼消耗把德軍拖住,鹿死誰手真的尚未可知。

毫無損失的美國

位於北美洲的美國,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大西洋,無論哪個國家想進攻美國本土,都需要跨越寬闊的海洋,這就給美國本土安全帶來了先天優勢。

也正是憑着這樣的先天優勢,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哪怕戰爭打得最慘烈的時候,都沒有波及美國本土。

唯一受到影響的, 就是日軍偷襲珍珠港,不過那也是美國的一個小島而已,別說被炸幾下,就算整個島被炸沉了,也不會對美國產生太大影響。

本土安全無虞,美國就在全世界搞事,先是和交戰雙方做貿易,大發了一筆戰爭財,直到後來被日本偷襲了一把,這才站到正義的一方,開始對法西斯國家宣戰。

在歐洲戰場上,說美國“毫無損失”那確實有點誇張,但確實損失不大,和蘇聯比起來,美軍的傷亡只佔一個零頭而已(傷亡60萬)。

美軍傷亡少,最主要是因爲美國和蘇聯面對的形勢不同。對蘇聯而言,不反抗就要亡國,有多大勁必須使多大勁,對美國而言,那就是錦上添花,能贏的戰鬥就打,不能贏的就跑。

就像當年的東南亞戰場一樣,我國遠征軍到緬甸去打日軍,而東南亞戰場上的英軍,跑得比兔子還快,連殖民地都不要了,只想着快點逃命。

美國在歐洲戰場的心態,也和這個差不多,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反正不能讓美國的小夥子們,爲歐洲的老爺們白白流血,否則好處都是歐洲的, 傷亡都得美國承擔。

另外,美國國內的政治環境,也承擔不起巨大的傷亡。二戰初期就盛行綏靖政策,就連近在眼前的英法等國,都對德國法西斯崛起不聞不問,還一直想着禍水東引讓德軍去和蘇聯硬碰硬。

遠在萬里之外的美國那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如果美國高層指揮軍隊,在歐洲戰場出現重大傷亡,都不用德軍收拾他們,國內民衆的口水就能把他們淹死。

正因爲承受不起重大傷亡,所以美軍根本不會和德國硬碰硬,遇到難啃的骨頭讓盟友先上,美國躲在後邊給武器給彈藥,就是不出兵。

當時,美國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盟國的武器庫,憑藉着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造槍造炮造飛機輪船,然後賣給盟友。

第三,美國的武器裝備比德國更強大。每次和德軍戰鬥前,美國都是先派轟炸機。能用炸彈解決的戰鬥,絕對不派兵上去送死,有錢就是這麼任性。

雖然說武器裝備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但擁有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在歐洲戰場上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整個歐洲戰場上,蘇軍付出了更多的傷亡,美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如果不是美國在後邊幫着英國,也許二戰的結局還要被改寫。

對美蘇而言,傷亡大小不是評價各國的唯一要素,在歐洲戰場上,美蘇是對抗德軍的主力,同時美國還給我國支援武器和物資,抵抗日本侵略者。

美國雖然在二戰期間傷亡不大,但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反法西斯這方面來說,美蘇的功績都不容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