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大聲說-嗡嗡包爆紅

從嗡嗡包到政治人物爭相爲電競選手站臺,再到先前募資爆棚的臺灣自制金萱字體,爆紅的人事物天天在臉書上洗版、佔據媒體版面。電視臺則追隨網路上熱門的關鍵字,再用24小時的新聞臺大力播送。因話題炒作帶來的知名度,固然爲特定個人或公司帶來龐大利益,但若各產業或運動競技都只追求短暫的曝光,而不曾思考長遠的培訓計劃,在五年、十年之後,這些「臺灣之光」恐怕也難有本地環境能一展長才。

而這樣的跟風心態,還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每當國外發生重大災害,民衆的捐款及物資在短時間內涌入特定慈善團體,相對地,平日靠小額資助維持營運的非營利組織卻遭排擠,面臨倒閉的危機。看來現在實在需要有更多人願意將目光轉移到亟需資源與關注度的羣體,纔有機會讓社會更健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