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流26年後首次貫通 西遼河水正在復甦

本文轉自:人民網

歐陽易佳

據水利部消息,9月3日19時36分,西遼河干流水頭與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城區現有的水面相銜接,實現總辦窩堡樞紐以下71公里河道過流,標誌着西遼河汛期水流貫通調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斷流26年後,西遼河水再次進入通遼市城區,與城區段景觀水系相“擁”,涓涓流水給沿岸城市帶來新的生機與靈氣。

中華文明之源,文化之河脈動千年

孕育千年文脈。“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在此發源。2018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佈成果,西遼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之一,成爲繼黃河、長江之後的第三條“母親河”。

滋潤萬里沃土。西遼河流域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是銜接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帶,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區。2023年內蒙古糧食種植面積和單產實現“雙增”,糧食總產量穩居全國第六位,2024年糧食生產有望實現“二十一連豐”,爲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幾十年來,受降雨減少和流域經濟社會、農業生產擴張無序發展等因素影響,西遼河出現了幹流常年斷流、湖泊溼地萎縮等嚴重生態問題,成爲我國七大江河中唯一處於斷流狀態的大江大河,西遼河生態復甦工作迫在眉睫。

草原生命之河,希望之河重現生機

江河安瀾,方能國泰民安。復甦西遼河生態環境,是落實國家“江河戰略”在鬆遼流域的重大實踐。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此前會商時表示,“要充分發揮遼河防總、河湖長制、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作用,利用汛期雨洪資源,在確保堤防安全前提下,科學精細調度西遼河干支流水庫,統籌做好河道整治、徑流塑造、生態泄流等工作,努力延長西遼河有水河長。”

頂層設計護航一脈清流。水利部鬆遼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鬆遼委”)編髮《2024年西遼河流域水文監測分析方案》《2024年汛期西遼河水資源調度水文應急監測方案》。設立葦塘河清水口、清河、北富、少冷河、老哈河等8處臨時斷面開展應急監測,截至9月3日,累計完成流量測驗589次,報送數據504次。

後方技術保障清水永續。水利部數據顯示,汛期以來,遼河防總平臺下達調度命令24次,開展東臺子、德日蘇寶冷、大石門水庫聯合調度。7月26日至9月3日,累計調度東臺子、德日蘇保冷水庫下泄水量2.92億立方米,水頭行進至總辦窩堡樞紐以下71公里,實現西遼河干流149公里連續有水。

機制護航之盾,蝶變之河系統施治

河流是大地的血脈。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流域,讓一道清水灌溉和美生態。

發揮流域河湖長制平臺作用。水利部負責人表示,“已經落實西遼河流域12個涉河建設項目事中事後現場監管和河湖庫‘清四亂’工作。梳理出22個影響河道過流卡點問題,目前已完成整改19個。”

建立健全西遼河流域用水權管理制度。“年度水資源調度計劃”“西遼河流域有關省(自治區)年度用水指標”發佈,逐步建立西遼河生態流量實時監測預警和保障體系。

強化西遼河生態復甦技術保障。《2024年西遼河母親河復甦行動水文監測分析方案》編制發佈。數字孿生西遼河平臺搭建完成,爲流域調度提供信息化支撐。

西遼河畔,一幅幅景美、民富、產業興的新畫卷徐徐鋪開,古老的西遼河,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業內專家表示,2024年,我國將繼續強化江河保護治理管理,繼續推進母親河復甦行動,使更多河流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爲建設人水和諧的美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實習生徐皓萱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