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泰」不一樣 移民署與新住民歡慶「守夏」

移民署新竹縣服務站在端午佳節舉辦家庭教育暨多元文化活動,製作泰式等口味的糉子。(移民署新竹縣服務站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移民署新竹縣服務站在端午佳節舉辦家庭教育暨多元文化活動,邀請新住民們體驗泰國「芭掌」節美食及文化,品嚐道地泰式糉子,讓新住民跟家人們感受在臺灣也可過一個充滿異國風情的端午節,紛紛讚賞「泰」贊、「泰」不一樣了!

這場活動集結近30組新住民家庭有來自越南、中國、馬來西亞及柬埔寨,彼此分享自己母國的端午習俗還有糉子的口味,並由來自泰國的多元文化新住民講師何永媚介紹當地端午節習俗文化及糉子的特色。

何永媚說,泰國早期新移民多來自大陸潮州地區,將端午節文化一併帶來且流傳至今,糉子的口味與在地飲食習慣融合後,發展出獨特的泰國糉。

泰國當地居民稱端午爲「守夏日」或「芭掌節」,「芭掌」取自潮州話的「肉糉」,但泰國的肉糉改良以臘腸取代三層肉;甜味的鹼糉,泰國稱爲吉掌,則加入當地水果,最有特色的就是榴槤吉掌。此外,各式甜糉切開後,還要撒上一層泰式椰絲,纔是最道地品嚐泰國糉的方式。

來自印尼的翠霞說,泰國鹹味的糉子吃起來和印尼糉口味差不多,但灑上椰絲的甜糉是第一次嘗試,好吃又不甜膩。來自大陸的新蘭也驚喜說,她平常慶祝端午節選擇的都只有「吃肉糉」這個選項,認識到這麼多國家的習俗,還可以品嚐各式各樣口味的糉子,這個端午真的「泰」不一樣了!

新竹縣服務站表示,今年端午節佳節很難得與新住民朋友們一起「守夏」,這段期間大家都喜歡買糉子感受過節氣氛,但還是要特別提醒爲防範非洲豬瘟,豬肉及肉製品都不得攜帶或郵寄至國內,遭查獲將處20萬至100萬罰鍰,建議多采購臺灣肉糉或自行在家體驗包糉樂趣,過個溫馨又安心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