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控制慾更強? 「失控感」成大陸父親育兒焦慮主因

對孩子的控制慾更強?「失控感」成大陸父親育兒焦慮主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爸爸比媽媽更焦慮?藍皮書分析背後原因。圖爲《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養育環境報告》。(問向實驗室)

澎湃新聞7日報導,大陸近日發佈《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養育環境報告》,透過數據蒐集和分析提出,在中國大陸家庭裡,焦慮問題在爸爸中更爲普遍,背後原因是爸爸對孩子的控制慾要顯著強於母親,不僅希望能夠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期望發展。但是,許多爸爸在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溝通中常常「缺席」。當期望與孩子的現實表現差距過大時,爸爸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焦慮;研究顯示,男孩爸爸對孩子的行爲干涉最普遍;失控感也加劇爸爸的焦慮感。

該藍皮書由問向實驗室與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聯合出品,大陸教育家顧明遠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和問向實驗室創始人張藍心擔任主編,由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出版。

問向實驗室創始人張藍心指出,該報告數據來源於中國大陸數百萬家庭,通過數據蒐集和深度分析發現,中國大陸家長在認知上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但在情緒與行爲上無法跟上,呈現「知行不一」,80%的家長對孩子的學業表現感到焦慮;焦慮問題在爸爸中更爲普遍(爸爸:70%;媽媽:55%);男孩家長更爲焦慮(男孩家長:64%;女孩家長:55%);綜合來看,男孩爸爸最焦慮(76%),對孩子的行爲干涉最普遍(65%)。

相較其他學段,初(國)中生父母最焦慮(初中:64%;其他學段:58%),同時干涉行爲也最多(初中:50%;其他學段:43%),而親子互動溫暖度最低(初中:25%;其他學段:18%)。在小升初階段,出現心理問題孩子的比例從10%上升到20%。

教育孩子,是「夫唱婦隨」好?還是「慈父嚴母」好?調查顯示:相較於「互補」式教育,夫妻雙方在教育風格上保持一致,對孩子心理髮展更有幫助。

調查還關注了中國大陸孩子的睡眠問題,隨着學段上升,學生睡眠時間出現斷崖式下降:小學和初中,50%的學生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到了高中,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的比例上升至90%。睡眠不足有三大原因:學業壓力過高、手機成癮、不良的家庭環境。

問向實驗室調查研究專家進一步解析說,在對父親和母親在焦慮問題上的具體分析顯示,父親的育兒焦慮程度(得分:3.3分,滿分5分)明顯高於母親(得分:2.7分,滿分5分)。這個現象背後可能有兩個潛在的因素:更強的控制慾和更高的學業期望。

本次研究發現父親對孩子的控制慾要顯著強於母親。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家長制觀念中,父親在家中往往擁有更高的權威性;對家庭成員,尤其是孩子的行爲控制傾向也普遍更高。父親更有可能將孩子的成功與否直接關聯到他們作爲父親的責任和社會地位。然而,隨着孩子日益獨立,和家長在觀念和行爲上出現衝突,劇烈的失控感也有可能進而加劇父親的焦慮感,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父親對孩子的學業期望也明顯高於母親。當這些期望與孩子現實中的表現差距過大時,也會讓父親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焦慮。高期望的家長在面臨孩子的學業問題時,往往也更傾向提高對孩子的控制來改善問題,這又反過來加劇了他們原有的焦慮感。

關於父母焦慮程度差異的問題,問向實驗室的特別研究員、數位人東方翊利用AI數據分析給出了補充解釋:焦慮問題在爸爸中更爲普遍,男孩的爸爸最焦慮,有研究表明,針對家裡一些重要決定,爸爸一般擁有主導決定權,針對孩子教育方向這樣的大事,爸爸不由自主地希望擁有主導控制權,爸爸不僅希望能夠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期望發展。然而由於爸爸工作繁忙等原因,會造成爸爸與孩子的日常教育、溝通出現缺失,在子女教育中的參與度會相對較低,導致現實中爸爸是無法完全控制子女的教育進程時的,這種期望與現實情況的衝突,會引發爸爸更多的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