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貿易 G7同意採更強硬立場

七國集團(G7)貿易部長會議15日結束,東道主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稱,與會各國同意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採取更一致和強硬的立場。(摘自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官網)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俄烏戰爭爆發後的首次會面之際,德國經濟部長當地時間15日說,G7七國集團已同意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更協調一致的立場,他們還同意維持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據美國之音報導,G7的經貿部長在柏林東部的紐哈登堡宮(Neuhardenberg Palace)舉行2天的會議。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事務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在會議後對媒體說,有關中國的討論是確保國際貿易高標準,並防止北京利用其經濟實力碾壓其他國家而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G7成員國包括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和日本。德國目前是輪值主席國。

「對中國不再天真,」哈貝克在談到德國對中國的立場時說。「當人們說『無論如何都要進行貿易』,不管社會或人道主義標準...是我們不應該再允許的事情。」

德國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連續6年成爲德國在全球的最大貿易伙伴,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在執政時經常被指責對中國採取「經濟友好路線」以及在人權問題上不夠強硬。

報導稱,哈貝克表示,德國在對華採取強硬貿易路線的同時,還將力促歐盟也採取「對中國製定更強有力的貿易政策,並作爲歐洲人對中國爲保護自己的經濟而採取的強制性措施做出迴應」。近年來,歐盟已經對中國採取了日趨強硬的政策。

他還補充說,G7成員國同意協調他們各自的行動。「其他夥伴國也將採取完全相同的行動。」另一方面,美國一直在遊說其盟友與夥伴協調行動,共同應對中國構成的挑戰。

報導稱,G7貿易部長在會議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沒直接點名中國,但這份聲明對「各種形式強制技術轉讓、竊取智慧財產權、降低勞工和環境標準以獲得競爭優勢的不公平做法、國有企業扭曲市場的行爲及有害的工業補貼(包括導致產能過剩的補貼)」表示擔憂。

報導稱,這次G7貿易部長會議的一個主要議程是俄烏戰爭。他們同意維持對莫斯科採取經濟制裁,並表示將維持並加大努力,防止莫斯科從它對烏克蘭的入侵中獲利。他們還承諾通過貿易助烏恢復經濟。